14岁患者在过去5个月里出现前膝疼痛,无任何直接创伤史。
一名14岁的患者在过去5个月里出现前膝疼痛,且无直接创伤史。疼痛在运动活动时加重。体检时,患者在髌骨下极和髌韧带处有压痛。进行了MRI扫描以确认临床诊断并排除其他膝关节病变。
Sinding-Larsen 和 Johansson 综合征由挪威医生 Christian Magnus Falsen Sinding-Larsen 和瑞典外科医生 Sven Christian Johansson 独立描述。它是一种发生在髌韧带近端附着处的骨软骨病,常见于青少年,尤其是经常参与跳跃活动的人群。其病因似乎是牵拉性腱炎,并在髌腱近端附着处出现新的钙化 [1]。这可能由在髌骨下极腱附着处反复发生的微创伤所致。 临床上,患者在髌骨下极出现疼痛、肿胀和压痛,常因过度牵拉或创伤而诱发。虽然主要依靠临床诊断,但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也有帮助。普通 X 线检查可见髌骨下极呈骨性碎裂样改变 [1]。MRI 可见髌骨下极碎裂,碎片内可见骨髓水肿,髌腱附着处增厚,以及 Hoffa 脂肪垫水肿。尽管超声检查也有效,并可用于本病过程中的定期随访,但 MRI 的优势在于能够排除其他关节内异常 [2–4]。 由于这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保守方法为主。病程可持续 3 至 12 个月 [1]。在此期间应限制跳跃、跪膝、下蹲、爬楼梯和跑步等活动。在严重病例中,短期固定患膝可能有所帮助。最终,碎裂的髌骨下极可能会重新与髌骨结合。
辛丁-拉尔森-约翰森综合征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膝关节MRI图像可见:
• 下极髌骨处存在分叶或碎片样信号改变,局部似有钙化或骨质碎片,提示髌骨下极存在异常骨性影像。
• 髌韧带近髌骨附着部增厚及信号强化,提示可能存在肌腱附着点处的应力性改变或炎症。
• Hoffa脂肪垫可见局灶性水肿信号,反映局部软组织刺激或炎症改变。
• 未见明显骨折线或明显的软骨面破坏,关节间隙大致正常。
上述改变符合膝关节下极髌骨处反复牵拉所致的骨质及软组织改变特点。
结合患者为14岁青少年、症状为反复的前膝疼痛、MRI显示髌骨下极碎片样改变及髌腱附着点软组织水肿等,最符合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是 Sinding-Larsen-Johansson综合征(髌骨下极牵拉性骨软骨炎)。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用于学术与临床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者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辛丁-拉尔森-约翰森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