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创伤后病变

临床病例 31.03.2009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4岁,男性
作者: Lothar Albrecht, Michael Baese, Frank Faltraco, Thomas Labuh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4岁男孩在校后体育活动后出现左髋部剧烈疼痛。通过MRI可明确诊断,并启动了保守治疗。

影像学表现

一名14岁的男孩在学校运动(踢足球)时出现了左侧髋部上方的剧烈疼痛。体格检查显示左腹股沟区域存在局部疼痛及压痛,髋关节屈曲时疼痛明显减低活动范围。骨盆X线检查显示前下髂棘突出。随后在1.0T西门子Harmony扫描仪上进行了髋关节MRI检查,诊断为前下髂棘骨骺撕脱性骨折。治疗策略保持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及分阶段恢复活动。

病情讨论

骨盆附骨骨折通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见于肌肉对尚未成熟的肌骨连接处突然收缩之后 [1]。有研究发现,在需要行骨盆X线检查的骨盆损伤中,骨盆撕脱性骨折约占16% [2]。在这些损伤中,前下髂棘的撕脱性骨折被描述为第二常见的撕脱性骨折(21,5%)。其损伤机制是髋关节突然过度伸展和膝关节屈曲的组合,对股直肌肌腱附着处的骺板施加了最大应力。这是年轻成年人的肌腱—骨连接处最薄弱的部分。这些动作在踢球(足球)、跨栏运动和体操中可以看到 [1, 2]。
对于这些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或MRI,而X线通常不显示异常 [3]。在我们的病例中,X线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骨性病变,除了左侧前下髂棘略微隆起(图1、2),而T2加权及T1脂肪抑制序列的MRI图像显示了该结构周围的积液和骨质水肿(图3、4),以及被牵拉的骨碎片(图5)。
超声检查时,若发现与对侧相比骺板增宽或附骨位置轻度移位,同时伴随水肿或出血,则提示撕脱性骨折 [4]。CT通常可证实撕脱碎片,而MRI影像则更容易显示血肿和水肿 [3, 4]。
治疗通常是保守的。急性期给予充分镇痛和卧床休息,随后逐步进行活动,持续时间为3周至4个月,直到功能完全恢复且无疼痛感 [1, 3, 5]。如果在诊断中发现骨折严重分离,或保守治疗失败,则应选择手术复位并重新固定撕脱的骨折片,这是首选方法 [5]。

鉴别诊断列表

左侧骨盆骺突骨折。

最终诊断

左侧骨盆骨突撕脱性骨折

证书

图像分析

左髋关节轴位 X 线片

icon
左髋关节轴位X线片

骨盆X线片

icon
骨盆X线片

Tirm cor

icon
涡轮反转恢复序列(冠状位)

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矢状位

icon
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矢状位

T1 GRE脂肪抑制

icon
T1梯度回波脂肪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