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男孩在校后体育活动后出现左髋部剧烈疼痛。通过MRI可明确诊断,并启动了保守治疗。
一名14岁的男孩在学校运动(踢足球)时出现了左侧髋部上方的剧烈疼痛。体格检查显示左腹股沟区域存在局部疼痛及压痛,髋关节屈曲时疼痛明显减低活动范围。骨盆X线检查显示前下髂棘突出。随后在1.0T西门子Harmony扫描仪上进行了髋关节MRI检查,诊断为前下髂棘骨骺撕脱性骨折。治疗策略保持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及分阶段恢复活动。
骨盆附骨骨折通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见于肌肉对尚未成熟的肌骨连接处突然收缩之后 [1]。有研究发现,在需要行骨盆X线检查的骨盆损伤中,骨盆撕脱性骨折约占16% [2]。在这些损伤中,前下髂棘的撕脱性骨折被描述为第二常见的撕脱性骨折(21,5%)。其损伤机制是髋关节突然过度伸展和膝关节屈曲的组合,对股直肌肌腱附着处的骺板施加了最大应力。这是年轻成年人的肌腱—骨连接处最薄弱的部分。这些动作在踢球(足球)、跨栏运动和体操中可以看到 [1, 2]。
对于这些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或MRI,而X线通常不显示异常 [3]。在我们的病例中,X线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骨性病变,除了左侧前下髂棘略微隆起(图1、2),而T2加权及T1脂肪抑制序列的MRI图像显示了该结构周围的积液和骨质水肿(图3、4),以及被牵拉的骨碎片(图5)。
超声检查时,若发现与对侧相比骺板增宽或附骨位置轻度移位,同时伴随水肿或出血,则提示撕脱性骨折 [4]。CT通常可证实撕脱碎片,而MRI影像则更容易显示血肿和水肿 [3, 4]。
治疗通常是保守的。急性期给予充分镇痛和卧床休息,随后逐步进行活动,持续时间为3周至4个月,直到功能完全恢复且无疼痛感 [1, 3, 5]。如果在诊断中发现骨折严重分离,或保守治疗失败,则应选择手术复位并重新固定撕脱的骨折片,这是首选方法 [5]。
左侧骨盆骨突撕脱性骨折
根据提供的髂骨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AIIS)区域的影像资料,可观察到以下主要特征:
结合患者年龄、运动方式(如踢球或跨栏动作)、临床症状(急性髋部剧痛)及MRI显示的骨性撕脱碎片和周围水肿情况,最可能的诊断为:
左侧髂骨前下棘撕脱性骨折
在撕脱性骨折诊断明确后,根据碎片移位程度和症状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在完成初步治疗后,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及下肢力量,并预防再次损伤。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可参考FITT-VP原则(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进度Progression、体量Volume与个体化Principle)。应注意随时根据患者主观疼痛、功能进展与影像复查结果进行调整。
本报告基于所提供的病史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不能替代正规的线下面诊和专业医生的最终意见。
左侧骨盆骨突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