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 9 个月因疼痛并无法完全伸膝而入住我科。
一名接受过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表现为无法完全伸直膝关节,并在尝试伸直时出现疼痛。
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完整,呈均匀的低信号。在移植物的前方可见一个结节状软组织团块,信号为中等,周围由液体包绕,直径约12毫米。胫骨中的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隧道位置稍微偏后。
由于其能够清晰显示骨和软组织的细节,MR成像可用于检查ACL重建术后出现伸膝丧失的患者[1]MR成像可用于显示移植物失败、移植物撞击以及关节纤维化[2].
原发撞击导致移植物损伤并继发形成独眼巨人病灶(cyclops lesion)的存在,可能是ACL移植物信号强度增高的原因[1]。移植物撞击是一种并发症,发生在ACL移植物与髁间窝顶或壁接触时。此并发症与胫骨隧道前置、髁间窝边缘的骨赘以及狭小的髁间窝相关[2].
为避免撞击,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骨隧道的前缘必须位于矢状面上穿过髁间窝顶的连线投影之后[1]。在本例中,胫骨隧道并未超前于该髁间窝顶的投影,且ACL移植物呈均匀的低信号强度。
一种局灶性前方关节纤维化形式,即所谓的“独眼巨人病灶”(Cyclops lesion)[4],是一种位于ACL移植物前方的纤维肉芽组织结节。当膝关节伸直时,该结节被卡在股骨和胫骨之间,从而导致终末伸膝的机械阻滞。由独眼巨人病灶引起的伸膝丧失患者需要再次行关节镜以切除该结节。独眼巨人病灶可能起源于残余的胫骨ACL残端、胫骨隧道“陷阱门”、髌韧带下脂肪垫化生、髁间窝纤维化,或移植物本身。
研究显示,独眼巨人病灶从早期纤维化发展为纤维软骨。可能促成独眼巨人病灶形成的组织包括纤维组织、纤维软骨、骨、滑膜以及来自髌韧带下脂肪垫的脂肪[1].
纤维性病灶在MR影像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而独眼巨人病灶的信号强度往往高于通常的纤维性病灶,可能是由于该病灶夹在两块骨之间受到刺激所致。一项研究显示,常规MR成像对局灶性前方关节纤维化的检出准确率可达85%[1]。该研究还显示,对于至少一个维度大于10mm的病灶,MR成像的检出准确率更高。
由于能够清晰显示骨与软组织细节,MR成像为检测独眼巨人病灶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并有助于识别需要再次关节镜检查的患者。
独眼巨人病变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基于患者术后 9 个月出现屈伸障碍、不能充分伸直膝关节的主诉,结合其既往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史,本次膝关节 MRI 检查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基于影像表现和临床病史,考虑以下几个诊断或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术后 9 个月出现伸膝受限、MRI 所示关节前方的结节状纤维增生影,以及临床上“Cyclops lesion”常见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并导致机械性伸直障碍的特征,最可能的诊断为:
“Cyclops lesion”(局灶性前方关节纤维增生)
若仍有诊断疑虑,可考虑进一步的关节镜检查以直视评估和确认,并同时进行病灶切除治疗。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师的当面评估与诊治。具体诊断和治疗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临床医生综合判断后执行。
独眼巨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