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颈骨膜下骨样骨瘤

临床病例 16.06.201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8岁,男性
作者: Rajhi H, Chammakhi R, Bouzidi R, Kechaou S, Hamza 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8岁男性因左踝夜间疼痛就诊

影像学表现

患者在过去四个月中一直饱受左踝严重的夜间疼痛折磨,使用类固醇抗炎药物未能获得任何缓解。临床检查显示踝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受限。常规X线检查示一个孤立的、呈圆形的溶骨区,具有地图样轮廓,并与健康骨之间有一个狭窄的过渡区(图1)。超声检查发现关节内有积液,并伴有滑膜增厚(图2)。因此,我们怀疑是肿瘤或滑膜病变。MRI检查显示在距骨颈处有一个骨膜下病变,T1信号降低,T2信号中度升高,周围有边缘性骨硬化,在各序列上均表现为信号降低,并伴有中心钆增强(图3)。CT扫描显示一个骨膜下溶骨性病变,中心部分钙化的病灶核心,周围有边缘性骨硬化(图4)。随后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

病情讨论

骨样骨瘤是一种常见于年轻成人的良性成骨性肿瘤。它在短骨和扁骨上的定位十分少见。踝关节周围发生的关节旁骨样骨瘤也不常见(1)。发生于距骨颈部的肿瘤往往会表现出类似单关节性关节炎或创伤的症状(1)。在诊断骨样骨瘤时,使用阿司匹林后疼痛得到缓解的病史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普通X线片具有一定价值。高分辨率CT扫描或MRI检查是作出明确诊断的最佳手段(2)。CT扫描显示在距骨颈部可见骨膜下低密度区,且可有或无中心钙化,对应于小巢;并表现为缺乏典型于长骨骨样骨瘤的骨膜反应。MRI检查显示T1信号减低,T2图像中病灶信号中度增高,周围有边缘性骨硬化带,在不同序列上呈现低信号。中心部位的钆剂摄取代表骨样骨瘤。它可伴有滑膜增厚、关节内突入,以及明显的骨内炎症反应(3,4,5)。骨扫描技术在早期诊断时是一种非特异但敏感的方法。骨样骨瘤可以表现为“热区”,或在骨膜下型表现为弥散性放射性浓聚。一旦诊断确立,经皮CT引导射频热凝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整块切除并植入自体骨移植可以治愈该疾病(5)。在手术中,推荐使用CT引导下的针定位或放射性核素扫描来定位并切除病灶(5)。组织间激光光凝技术是一种安全且具成本效益的骨样骨瘤治疗方法(5)。

鉴别诊断列表

距骨颈部的骨样骨瘤

最终诊断

距骨颈部的骨样骨瘤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左踝关节的常规X光检查

icon
左踝关节的常规X线检查

左踝矢状面超声检查

icon
超声检查,左踝矢状面

左踝矢状面 MRI 切片

icon
左踝矢状位MRI切片
icon
左踝关节矢状位 MRI 切片
icon
左踝关节的矢状面MRI切片

矢状面CT重建

icon
矢状面CT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