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3岁男性军官,主诉支配手拇指基底部出现慢性局部疼痛,并伴随握力减弱。病史显示,他在2年前曾在一次机动车事故中手部受伤,使用简单夹板固定治疗,未报告骨折。
他最初手部创伤的机制被描述为在伸展的手掌上沿纵轴施加的高能量冲击(在碰撞中他因方向盘受伤)。体检时发现鱼际隆起部位有轻度肿胀,并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平片显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关节面存在硬化,并伴有关节间隙变窄(图1)。随后进行的超声检查显示舟多角关节表面不规则,同时可见伴随滑膜炎的证据(图2)。MRI检查证实了上述发现,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建议进行MDCT检查,以更好地界定关节病变以及相关骨性表面(图3-4)。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发现,最终确诊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STT)创伤后骨关节炎(图5),并将患者转诊至专门的手外科诊所考虑可能的手术治疗。
慢性腕痛的临床评估与治疗常常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诊断难题,因为其病因广泛,包括腕骨内部和腕骨之间的病变 [1-2]。随着对腕骨疾病诊断和成像的改善,放射科医师能够证实对损伤的临床怀疑,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3]。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STT)关节的骨关节炎估计占所有腕关节炎病例的13%,可导致显著的疼痛和功能受限 [4-6]。常见的易感因素包括创伤、异常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倾斜以及腕舟-大多角骨韧带的松弛 [4-6]。尽管导致创伤后骨关节炎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理解和阐明,但研究表明,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以及关节面不平整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均相关 [7]。STT关节炎通常表现为拇指基底部疼痛、肿胀和僵硬,体格检查在慢性病例中可能发现局部压痛和桡侧研磨征 [4-6]。然而,这些临床体征和症状并不被视为特异性,需要与其他原因如舟骨病变、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DeQuervain腱鞘炎、症状性腱鞘囊肿相鉴别 [4-6]。因此,影像学评估对于治疗规划至关重要。平片X线在STT关节炎的早期阶段可能正常,而在晚期则显示典型的骨关节炎特征。高分辨率的小关节超声检查可以通过显示伴随的滑膜反应和炎症提供额外信息 [8]。MRI已经成为评估慢性手部和腕部疼痛的重要诊断工具,因为它能够识别腕骨内部和腕骨之间的异常 [1-3]。在我们的病例中,MRI证实了X线和超声的发现,并显示STT关节构成骨的骨髓水肿。此外,在头状骨上发现了软骨下骨缺损,可能与STT骨关节炎及局部力学异常或远期创伤有关。MDCT凭借其卓越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可以多平面重建的优势,可以与常规MRI一样或更好地显示骨关节炎改变 [9]。STT关节炎初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使用夹板、口服镇痛药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在晚期病例中,外科治疗主要是STT关节融合,其他替代性手术方法还包括大多角骨切除术、切除性关节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术 [4-6, 10]。
舟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STT)骨关节炎
(无内容可翻译)
根据提供的X线、超声、MRI及MDCT图像,主要影像学特征包括:
结合患者病史(两年前腕部外伤、长期桡侧腕痛和握力下降)及上述影像学表现,需考虑以下诊断或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年龄、症状(桡侧腕痛、握力下降)、病史(车祸外伤治疗后)、影像学所示(STT关节面明显退变、骨髓水肿、骨软骨受累),最可能的诊断为:
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关节(STT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后退行性改变)。
若后续有需要,可进一步进行关节镜或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随访影像,以明确具体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稳定性。
特别注意: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或其他关节病变,应在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共同指导下循序渐进锻炼,并严防跌倒或进一步创伤。
本报告仅为基于现有资料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面对面诊断与治疗。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或咨询专科医生。
舟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STT)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