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42岁的女性患者因左脚跖球处疼痛和肿胀入院,症状主要集中在第二趾跖趾关节。患者是一名空乘人员,自述长期反复穿着高跟鞋。已进行了磁共振和超声检查。
左足的磁共振检查(使用0.18T低场肢体专用MRI系统)显示第二趾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样增厚,并在跖侧出现信号改变,与跖板撕裂相符(图1)。随后进行了超声检查以更好评估该跖趾关节:超声评估显示跖板外侧出现低回声缺损,证实了跖板远端部分撕裂(图2)。
足底板是一种纤维软骨结构,位于跖趾关节(MTP)附近;它近端附着于跖骨干骺的骨膜,远端直接附着于近节趾骨的跖侧。足底板处于中心位置,并与侧副韧带、足底筋膜、跖骨间韧带以及屈肌腱的纤维鞘有多处重要的连接:因此,不难理解足底板作为跖趾关节中心稳定器所具有的重要生物力学作用。MTP关节的静态稳定主要由足底板负责,而动态稳定则由前足的外在肌和内在肌提供,这些肌肉稳定关节的能力取决于足底板的完整性。足底板撕裂后,近节趾骨往往会向背侧半脱位,伸肌腱无法伸直趾间关节。MTP关节不稳定在临床上表现为前足疼痛;症状可包括肿胀、对线不良、神经炎样症状以及足部正常关节生物力学的功能障碍。MTP关节不稳定可与关节内外病变相关,鉴别诊断包括莫顿神经瘤、腱鞘囊肿或Freiberg坏死等病症[1]。
在MR成像中,足底板撕裂的表现为正常低信号区被局部高信号灶取代。矢状面图像可更好地评估撕裂的厚度,而冠状面图像则可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2]。需要强调的是,只有高场强MR才能提供诊断,应被视为评估足底板撕裂的金标准;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超声检查也能为全面了解MTP关节情况提供重要信息。在超声下,足底板撕裂表现为正常均质结构的丧失,撕裂在远端附着纤维中表现为小的低回声缺损:撕裂可表现为部分层或全层撕裂。大多数撕裂发生在近节趾骨的远端附着部位[3]。
总之,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包含动态超声在内的诊断流程对于获得MTP关节不稳定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这种常常未被充分认识的状况可能成为骨科医生的潜在困扰。
跖板部分厚度撕裂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本例患者为42岁女性,主诉左足跖球部(主要位于第二趾跖趾关节区)疼痛及局部肿胀。根据提供的MRI及超声图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基于患者使用高跟鞋频繁、出现前足跖球区胀痛及影像学所示的关节不稳定及跖板纤维损伤征象,潜在诊断包括:
综合患者年龄、职业特点(长期穿着高跟鞋导致前足高压力)、临床症状(第二跖趾关节部位疼痛和不稳定)、影像学表现(MRI与超声提示跖板纤维连续性破坏及低回声缺损),最可能的诊断为:
第二趾跖板部分或全层撕裂(Plantar Plate Tear)。
康复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具体可以参考FITT-VP原则:
特别注意:对于足部较为脆弱或前足疼痛明显者,需提前评估下肢力线与足弓情况;如有心肺功能等其他并发症,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更为谨慎的运动方案。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所提供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诊或咨询专科医生。
跖板部分厚度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