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0岁男孩在踢足球比赛后出现左髋部急性、自发性疼痛,并前往急诊科就诊。
临床检查时,可触及大粗隆周围的局部压痛,髋关节屈曲和旋转时出现疼痛。
在常规髋关节X线片上,可见股骨干骺端中心部位出现界限清晰的透亮性病变,无骨膜反应。病变呈多房性,被描述为“泡泡状”。 随后进行的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该病变在脂肪抑制的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与肌肉等信号。 在静脉注射钆剂后,病变周边可见环形强化,而病变中央部分无增强。矢状面图像上未见液-液平面。 基于这些影像学发现,诊断为单纯骨囊肿。 由于未见病理性骨折,患者的疼痛被归因于肌肉挫伤,最初予以镇痛药和适度休息治疗。 由于骨皮质变薄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遂置入了动力髋螺钉。
孤立性骨囊肿(SBC)被定义为“病因不明的类似肿瘤的病变,归因于局部骨生长障碍” [1]。
由于SBC发生在骺板尚未或刚刚闭合的患者中,患者通常较年轻(85% <20岁) [2]。
这些病变通常位于长骨的中心干骺端,最常见于肱骨近端或股骨近端,尽管也有报道许多其他部位。跟骨和/或髂骨受累多见于成人患者 [1, 3]。
无并发症的SBC通常无症状,但有时在邻近关节可出现疼痛或僵硬。
体积较大的病变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部分患者在骨折后会出现急性疼痛 [1]。
在常规X线平片上,SBC表现为位于中心干骺端边界清晰的透亮病变。其长轴与受累骨骼的长轴平行。
在X线平片上,它们可能呈多房状,这是由于囊壁凸起(假小梁)的投影所致,但在肉眼上始终是单房性。
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小的骨碎片可能会通过充满液体的腔隙移动,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落入碎片征”:即附着于骨膜或位于病变依靠面的皮质骨片 [3-5]。
在MR成像上,SBC显示出典型的囊性特征,即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高,在T1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低。静脉注射钆剂后,可见周边薄层强化 [5]。
如果发生骨折,T2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可能因囊内出血而变得不均匀。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包括 [1]:
- 动脉瘤样骨囊肿:偏心位置,在T2加权像上可见液-液平面。
- 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平片上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MR成像外观多变(MRI并不提供额外信息)。
- Brodie脓肿:可引起严重疼痛,MRI上可见周围骨髓水肿。
- 骨巨细胞瘤:成年患者,关节旁位置,T2和T1+Gd加权像上信号不均匀。
无症状的SBC不需治疗,骺板闭合后可自行回缩。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而建议治疗。最准确的骨折预测指标是骨囊肿指数(BCI)。BCI大于3.5(股骨)或4(肱骨)的SBC存在病理性骨折风险。病变大小和皮质变薄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较低 [6]。
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刮除、糖皮质激素注射、植骨或DHS固定(用于股骨近端)。
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囊肿通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自行回缩。
孤立性/单房性/青少年性骨囊肿 (SBC)
(无可翻译的内容)
患者为10岁男童,左髋部在运动后出现急性自发性疼痛。根据提供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及MRI),可见左股骨近端(转子区附近)存在明显囊性病变:
基于患者的年龄、影像学所见及临床表现,以下为可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的年龄、疼痛特点、影像学表现(单腔性的囊状透亮区,薄层环形强化,位于股骨近端转子区),最可能的诊断为:单房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
若后续影像随访或病理检查能够进一步证实,可最终确认诊断。
根据手术方式或保守治疗情况,制定如下循序渐进的运动与康复计划(FITT-VP 原则):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患儿骨骼生长特点及骨质健康,避免强烈撞击或过度负重而增加再次骨折风险。同时建议定期影像复查以评估囊肿变化及骨愈合。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参考性医学影像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并遵循专科医师的个体化指导。
孤立性/单房性/青少年性骨囊肿 (S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