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6岁的男性,既往因怀疑左上肺叶和左下肺叶肿瘤而行左肺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排除了肿瘤诊断,显示为纤维化组织伴慢性炎症表现。患者现出现胸段背部疼痛,但无神经功能缺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正常。
增强胸腹部CT检查显示,由于左侧肺切除术后左纵隔偏移导致左头臂静脉狭窄,并可见左侧胸壁的侧支血管。此外,还发现T2至T7椎体后部具有对应椎体基底静脉分布的对称性硬化病灶。
在MRI检查中,CT所述的T2至T7椎体后部硬化病灶并未被发现,尤其是在对硬化病灶高度敏感的T1加权序列上。
此外,在几天后进行的增强颈部CT(覆盖上胸椎)早期采集时,仍未见相同部位的椎体硬化病灶。
肺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源性癌和难治性终末期肺病的首选方案 [1]。它会导致一定的解剖结构改变,并可引起一系列潜在的并发症,涉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胸膜腔 [2]。在肺切除术后,纵隔要么保持固定,要么由于剩余肺的过度伸展而逐渐向肺切除侧空腔移位 [1]。左肺切除术后,心脏会逆时针旋转进入左侧胸膜腔 [3]。
在上述病例中,由于肺切除术后左侧纵隔移位,出现了左头臂静脉狭窄。其结果是通过椎体静脉通路和左侧胸壁静脉形成侧支静脉循环。在头臂静脉狭窄时,可出现以下两种侧支循环途径:1)通过背部、胸部和颈部的深浅静脉,流入对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2)通过胸壁浅表静脉,如内胸静脉和肋间静脉,流入奇静脉(若为右侧闭塞)或半奇静脉(若为左侧闭塞),或进入下腹壁静脉 [4]。
在本例中,左侧胸壁出现了静脉侧支,并伴有高静脉压,导致扩张的椎体基底静脉显影。因此,T2至T7椎体后中部的椎体密度增高,这在增强CT上被误认为是成骨性病变 [5]。然而,这些致密改变的对称性及其在椎体的分布位置应引起对椎体基底静脉显影的怀疑。MRI排除了椎体病变的诊断。几天后进行的增强颈部CT(包括上段胸椎),由于对比剂注射后采集时间提前,没有显现椎体基底静脉内对比剂,因此未提示椎体成骨性病变。
我们的病例说明,扩张的椎体基底静脉的对比剂显影可能导致错误的骨转移诊断。据我们所知,既往文献仅报告过一例由上腔静脉阻塞引起的椎体基底静脉扩张所致椎体骨髓局灶性增强的病例 [5]。
肺切除术后因无名静脉(头臂静脉)狭窄导致的椎底静脉扩张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患者行胸部增强CT可见:
基于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病史,可能的诊断包括:
结合患者左侧肺全切术后、纵隔偏移、左头臂静脉窄缩及相应陪行静脉出现显著侧枝循环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判断如下:
最可能的诊断为:“左头臂静脉狭窄引起椎体基底静脉扩张所致的假性硬化影”,而非骨转移病变。
MRI检查明确排除真实骨质病变,且对比增强CT于不同扫描时相显示出基底静脉的对比剂充盈差异,这些都进一步佐证此结论。
首先,应对患者的左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狭窄和潜在血流障碍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可与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会诊,以考虑以下处理方案:
在康复与功能锻炼方面,需个体化制定方案:
总之,此病例的运动康复以低风险、有氧耐力训练结合局部肌力强化为主,循序渐进,并长期观察症状和影像改变。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或咨询专业医师。
肺切除术后因无名静脉(头臂静脉)狭窄导致的椎底静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