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侧腕掌关节脱位,需要重视的并发症

临床病例 08.07.201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9岁,男性
作者: Sarti E, Rossi P, Tarantini G, Raffo L, Iodice V, Vitali 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9岁的男性来到我科就诊,主诉右手和腕部持续性疼痛,无法完成屈伸动作并伴有皮肤肿胀。
该患者于5个月前遭受尺桡骨骨折(图1),并接受了手术和石膏固定治疗(图2)。
拆除石膏后出现症状;物理治疗未见成效。

影像学表现

一张手部及腕关节X线片(图3)显示尺桡骨骨折并存在骨痂形成,除在第5掌骨F1之间可见轻微长轴向侧方移位外,无任何软组织特异性发现。
CT扫描(图4)显示:
- 解剖学鼻烟壶区存在骨质缺损,
- 由于严重软骨病导致的皮质骨不规则,
- 由于韧带损伤导致的舟骨-月骨间隙增宽(Terry-Thomas征),
- 第四掌骨基底部后向脱位并伴有骨块撕脱,
- 第五掌骨基底部后方半脱位,
- 由于疼痛性骨营养不良(algodystrophy)的存在,引起腕骨、掌骨及桡尺骨远端的骨质疏松。
3D容积重建(图5)图像有助于突出CT所示病变并用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病情讨论

腕掌关节(CMJ)由于其关节面形态、支持韧带(背侧掌骨韧带、掌侧掌骨韧带和两组骨间韧带)、肌腱附着以及腕骨的排列而具有极高的稳定性[1]。纯腕掌关节脱位(CMD)极为罕见,而骨折-脱位(尤其是累及第一和第五掌骨)更为常见,两者合计占腕部和手部创伤性损伤的不足1%[2]。
CMD多见于20至40岁的男性。最常见的原因是伴随屈伸运动机制的高能量创伤。
体格检查可见肿胀和解剖形态畸形、疼痛、功能障碍、手指缩短、异常旋转,以及若尺神经深支受压时可能出现神经并发症。
CMD可分为:
- 背侧型(占85%的病例),
- 掌侧型,
- 侧方型,
- 分离型。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CMD至关重要:侧位、前后位以及在30-45度旋前位手姿势下的斜位X线检查可显示严重病例。在手的侧位X线片上,可利用食指与小指掌骨干之间,以及中指与小指掌骨干之间的夹角来筛查尺侧的CMD,当该夹角大于10°时,应考虑该诊断并进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3]。
CT扫描结合2D或3D重建对于评估此类损伤至关重要,因为X线会低估骨与关节损伤(骨折-脱位),因此CT是对这些损伤进行全面评估的首选诊断影像方法[4]。MRI则可显示韧带损伤。
CMD可能导致严重的手部功能障碍,因此首选治疗方式应为早期复位和掌骨制动[5]。
CMD的治疗本质上以手术为主,既可施行闭合复位亦可行切开复位。
在透视引导下的闭合复位通常适用于受伤不足10天的脱位,为了确保最终的稳定性,可能需要经皮克氏针或针固定[6]。而对于超过三周的陈旧性脱位或合并重大骨折者,则推荐采用切开复位(OR)。
切开复位通常从在脱位的腕掌关节处作纵向背侧切口开始。将尺侧腕伸肌向外侧牵开后,即可充分显露腕掌关节并去除任何骨软骨碎片。如存在骨折需予以固定。随后对腕掌关节进行解剖复位并以克氏针固定,六周后可取出克氏针。若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较重,可考虑关节融合术,但存在未来功能障碍和骨关节炎的风险[7]。
在随访过程中,建议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腕掌关节的正确对位,避免继发性脱位,该问题在术后前两周最为常见)并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避免日后功能障碍)[8]。

鉴别诊断列表

尺侧第四腕掌关节脱位,因车祸导致
骨折-脱位
骨关节炎
尺神经受压
疼痛性营养不良

最终诊断

尺侧第四掌腕关节脱位,由于车祸所致

证书

对不起,但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您提供具体的英文文本,以便我能够完成翻译。

图像分析

X线检查结果

icon
X线检查结果
icon
X线检查结果

X光(术后固定期间)的检查结果

icon
X线(手术后固定期间)所见
icon
X线(术后固定期间)所见
icon
X线(术后固定期间)检查结果
icon
X射线(术后固定期间)所见

X线检查(石膏拆除后)的所见

icon
X线(去除石膏后)的检查结果
icon
X线片(去除石膏后)检查结果

CT 检查结果

icon
CT检查所见
icon
CT检查结果
icon
CT 检查结果
icon
CT检查结果

3D体积渲染所见

icon
3D体积渲染结果
icon
三维体积渲染所见
icon
三维容积重建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