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4 岁女性,自幼即患已知骨骼疾病,现出现胸部和肩部疼痛。
体格检查发现手部畸形,伴有多个质地坚硬的蓝色结节,肋骨多处散在肿胀,并且肩关节活动困难。
平片显示双手(图1)、肋骨、肩胛骨和肱骨(图2)存在与S. Maffucci相符的特征。
软骨内瘤为透亮性病变,并伴有骨质膨胀性重塑(黄色箭头),相邻软组织内的血管畸形可见静脉石(蓝色箭头)。
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中胚层发育不良,特点是在多发性软骨内瘤(Ollier病)的基础上并存血管畸形 [1].
它是一种非遗传性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在生命早期确诊。该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受影响者身高和智力均正常。
软骨内瘤主要累及短管状骨,最常见于手部(87%),较少累及肋骨(31%)、肱骨(42%)和肩胛骨(25%)[2, 3].
其骨折和恶性转化(23%)风险较高 [1],主要转变为软骨肉瘤,发生率高于Ollier病,且明显高于单发性管状骨软骨内瘤。其他与该综合征相关的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卵巢癌和胰腺癌,因此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国际血管异常研究学会(ISSVA)对血管异常的分类进行了审订 [4],以统一此领域的命名。根据该分类,血管异常主要分为两大类: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二者的区别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血管肿瘤(最常见为婴儿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新生性增殖,可分为良性、局部侵袭/交界性或恶性。与之相对,血管畸形被认为是血管的结构性异常,并不涉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血管畸形不会自行消退,且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血管畸形依据血流动力学特征和所在异常血管通道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低流量(毛细血管、静脉或淋巴管),高流量(动脉畸形、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以及组合类型。由于其发病率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对高流量病变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而对低流量病变进行硬化治疗)[5],这种区分非常重要。
低流量畸形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类型,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是钙化结节(血栓钙化),这也是在Maffucci综合征中所见到的典型表现:即与低流量静脉畸形同时存在的软骨内瘤[5].
在常规X线平片上,软骨内瘤的表现十分典型;在怀疑恶变时,CT和MRI检查则极具价值。
血管畸形通过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也可用于这些病变的进一步特征分析。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无需特殊的医学处理,仅在特定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 [4].
马富奇综合征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从提供的手部和胸部X光影像上可见:
• 手部多发透亮性骨质病灶,主要累及掌指及指骨,部分表现为轻度膨胀性的骨质改变,且骨质间散在小片状或斑点样致密影(可能提示钙化或血管结石);
• 胸部X光可见双侧肩带(包括肱骨近端、肩胛骨)及多处肋骨出现多发性骨性膨胀病灶;
• 软组织内可见类似静脉畸形的钙化灶或者称为“静脉石”(phleboliths),与既往“蓝色结节”等临床表述相呼应;
• 整体影像学特征与软骨源性骨质病变及低流量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同时存在的表现相一致。
基于本患者自幼发病的特征、多发骨软骨病变以及明显的低流量血管畸形,Maffucci综合征的可能性最高。若任一病灶出现快速增大或严重结构破坏,应警惕软骨肉瘤等恶性转变的可能。
结合影像特征、患者自幼确诊的骨骼疾病史以及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Maffucci综合征。
如对骨病灶存在恶变风险或出现可疑变化(快速增大、持续疼痛加重、软组织肿胀等),需进一步完善MRI及病理活检,以排除软骨肉瘤等恶性病变。
根据目前文献与临床实践,一般对Maffucci综合征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采取观察及定期随访为主。一旦出现明显疼痛、功能障碍或怀疑恶性转变时,则需考虑手术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康复与运动处方建议:
由于患者肢体和胸廓受累,需在运动时关注骨脆性和关节活动度。建议在专科康复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
免责声明:
本分析报告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务必及时就医并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
马富奇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