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s-van Creveld 综合征患者的后轴多指 A 型:磁共振成像的附加价值

临床病例 03.06.201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1岁,男性
作者: M. Mespreuve 1, 2, F. Vanhoenacker1, 2, F. Malfait 3, D. Mortier 4, G. Mertens 5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11 岁男孩,已知在 Ellis-van Creveld 综合征(EvC)背景下出现后轴多指(postaxial polydactyly),因创伤后复查而就诊。除评估桡骨骨折外,还对无症状的 A 型后轴多指进行了放射学和 MRI 分析。

影像学表现

患者先前被诊断为EvC,伴有一种罕见类型的多腕骨畸形(DOI: 10.1594/EURORAD/CASE.12659)
放射学影像显示存在后轴多指畸形,并伴有第五-第六指部分近端指掌骨融合。第6指仅有两个指骨(肥大的近端指骨和远端指骨)。尺侧可见一个第五远侧腕骨(FDCB),与融合的指掌骨相衔接。左右对称。
MRI进一步显示,第5掌骨的远端位置更靠背侧。小指伸肌(m. extensor digiti minimi,EDM)的肌腱及表浅和深层长屈肌腱均延伸至第5指。虽然后小鱼际肌群更多地集中在第6掌骨周围,但屈小指肌(FDM)和对小指肌(ODM)的肌腱位于第5指。只有小指外展肌(m. abductor digiti minimi,AbDM)的肌腱延伸至第6指。没有大的屈肌腱延伸至第6指。

病情讨论

Ellis-van Creveld 综合征(EvC)(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六指侏儒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骼发育不良类型的遗传疾病,被归类为短肋-多指畸形群(OMIM #225500)中的中节型肢体缩短。已报道的发生率为 1/1.500.000,男女发病率相同。EvC 由 EVC 或 EVC2 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引起,这些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表型难以区分。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

双侧轴后多指是其恒定表现。该畸形分为两种类型:A 型(指骨成形良好)和 B 型(原始的皮肤赘生物,被称为残余指)。A 型可分为五个亚型 [1]。可观察到一个或多个附加腕骨,大多位于钩骨的尺侧(即所谓 FDCB)[2, 3]。FDCB 是更原始四足哺乳动物的遗迹 [2]。这些异常往往呈对称性 [3]。

MRI 与常规放射学检查类似,但无需使用电离辐射,即可显示轴后六指畸形 [4]。通常,第五和第六掌骨之间存在部分分隔,而额外指仅有两节指骨(增生的近端和远端指骨)。当 FDCB(如本例)未与钩骨融合时,它会在远端与第五和/或第六掌骨的基底部相连。MRI 还显示,伸指小肌腱(EDM)和浅、深长屈肌腱一样,都在远端经过第五指附近。小指短屈肌(FDM)和对掌小指肌(ODM)的肌腱也经过第五指附近,而展小指肌(AbDM)的肌腱则位于第六指附近。同时还能清晰显示第五掌骨更靠背侧的位置。必须进行轴位 T1-SE、冠状位 T1-SE 和 T2-FS 序列检查。在出现运动时疼痛的患者中,仅出于诊断目的,可添加更敏感的 STIR 序列,以显示由于骨结构缺陷而导致的骨髓水肿。与普通放射学检查相比,MRI 较长的检查时间对于智力正常的 EVC 患者并不构成问题。

当考虑对 A 型畸形进行重建(非功能性手指或出于美容原因)时,MRI 可精确显示术前解剖结构,以规划切除平面并尽量保留现有肌肉。

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关于 EVC 患者手部或腕部的磁共振研究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EvC中A型后轴多指畸形的磁共振(MR)发现
伴有多指畸形的短肢综合征
McKusick-Kaufmann综合征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
软骨发育不全
点状软骨发育不良
Morquio综合征
Weyers肢端牙骨发育不良

最终诊断

EvC中A型后轴多指畸形的MRI检查结果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图像分析

右手的普通X线检查

icon
右手的普通X线检查

左手的普通X线检查

icon
左手的常规X线检查

右手的MRI。冠状位 SE T1加权成像。

icon
右手的MRI。冠状面SE T1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在图3中标示的水平)。轴向SE T1加权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在图 3 中标出水平)。轴位 SE T1-WI。

磁共振成像(在图3中标记的层面)。轴位自旋回波T1加权图像

icon
核磁共振(图3中标示了该水平)。轴位 SE T1 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在图3中标记的水平)。轴向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

icon
核磁共振(在图3中标注的水平)。轴向 SE T1 加权成像。

掌指关节水平的MRI。轴位SE T1加权成像。

icon
在掌指关节水平的MRI。轴向SE T1加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