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运动员的 Iselin 氏病

临床病例 26.04.201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7岁,男性
作者: Joris De Win1,3, Filip Vanhoenacker2,4, Els Goossens3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17岁泰拳运动员出现足外侧缘疼痛。触诊第五跖骨时以及跖屈并抗阻外翻时可诱发疼痛。进行了普通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影像学表现

普通X线片显示第五跖骨基底部继发骨化中心未融合(图1)。建议休息、冰敷及镇痛处理。
尽管进行了保守治疗,患者在六个月后仍持续有足外侧疼痛。随后进行了补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矢状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WI)显示第五跖骨继发骨化中心及相邻干骺端内存在骨髓水肿(图2)。轴位T1-WI显示继发骨化中心与第五跖骨基底部之间的生长板轻度增宽(图3)。根据影像学所见,诊断为Iselin病。

病情讨论

Iselin病(先前被称为第五跖骨次生骨化中心的牵拉性骨骺炎)是一种足部骨软骨病。Dr. Iselin于1912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1] 目前认为其由腓骨短肌腱对第五跖骨基底部的反复牵拉导致。由于它是一种非炎症过程,所以将其称为“骨骺炎”并不准确。其发病机制包括第五跖骨骨骺血供的中断,导致缺血性坏死和骨吸收,随后再愈合并重新钙化。[2]
生长中的运动员,尤其在进行跑跳或反复前足内翻的运动时,更易发生此类损伤。摆腿踢是泰拳中著名的踢腿动作,踢腿时先旋转髋关节,然后支撑脚(非踢腿侧的脚)枢轴式转动,这会在非踢腿侧的第五跖骨处产生反复应力。
临床上,可在腓骨短肌腱附着处触诊到压痛,但无瘀斑。抗外翻与跖屈测试时可出现疼痛。[3]
该骨骺位于第五跖骨下外侧,在斜位X线片上最易观察。次生骨化中心可呈与第五跖骨长轴平行的细小骨片样表现。[2]
在Iselin病的情况下,可见生长板增宽以及骨骺碎裂。MRI是最敏感的成像方式,因为它能在放射学改变出现之前,显示出骨髓水肿。若在第五跖骨基底的骨骺及干骺端发现骨髓水肿,则可提示该诊断。此外,还可观察到生长板的增宽及相关软组织水肿。
鉴别诊断包括Jones骨折、撕脱性骨折及Os vesalianum。Jones骨折横向走行,发生在更远端的干骺端交界处;撕脱性骨折是Iselin病的急性等效形式,即在腓骨短肌腱附着处出现骨骺撕脱;Os vesalianum是一种具有良好皮质的附加骨,位置更靠近近端。[4]
Iselin病的治疗以保守为主,对非甾体抗炎药、冰敷及休息反应良好。
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报告出现在泰拳运动员身上的Iselin病病例。MRI比普通X线更敏感,能够更早检测Iselin病,从而使患者接受早期治疗,并可预防诸如不愈合和后续疼痛等长期并发症。

鉴别诊断列表

第五跖骨Iselin氏病
Jones骨折
撕脱性骨折
Os vesalianum(维萨里安姆骨)

最终诊断

第五跖骨的Iselin氏病

图像分析

左足斜位X线片

icon
左足斜位X线片

MRI - 矢状位脂肪抑制 T2 加权图像

icon
MRI-矢状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MRI - 轴向 T1 加权图像

icon
磁共振成像(MRI)- 轴向 T1 加权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