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减压性骨坏死

临床病例 31.01.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2岁,男性
作者: Magdalena Posadzy1, Nicolas De Vos2,3, Filip Vanhoenacker2,3,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42 岁的休闲潜水员在潜水后两小时出现右肩部逐渐加重的疼痛,否认近期外伤史。

影像学表现

平片未见异常(图1)。为排除肩袖疾病和骨髓病变,在疼痛出现4周后进行了右肩的磁共振关节造影。磁共振显示冈上肌腱关节侧表现不规则(图2A)。MRI还显示肱骨近端干骺端内存在大范围的异常骨髓信号,并延伸至肱骨头(图2B,图3A和图3B)。右肱骨的冠状位T1加权像(T1-WI)(图3)显示在脂肪样中央区周围有一个低信号强度(SI)的外环。冠状位脂肪抑制T2加权像(图4A和图4B)可见外缘呈强高信号。冠状位T2加权像(图5)可见“双线征”,表现为中心的高信号环被外围的低信号环所包围。未见软组织受累。

病情讨论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发现和临床病史,诊断为减压性骨坏死(DON)。
DON是减压病(DCI)的表现形式。其他常用名称包括沉箱病、“弯曲病”和潜水员病。DON源于在大气压过度下降后形成的氮气泡,在潜水员快速上升过程中或飞行员紧急升高高度后出现[1]。
DON通常影响富含脂肪髓的长骨,尤其是肱骨和胫骨近端三分之一以及股骨远端三分之一[2]。这是因为氮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更高[3]。气泡阻塞骨髓内窦导致血液瘀滞、缺血和骨坏死,从而引起关节疼痛(DCI的急性I型)。此外,骨髓内压的变化可能加重静脉瘀滞[3]。在DCI的II型中,神经、肺和循环系统症状占主导地位。
临床信息对于作出最终诊断至关重要,因为DON的影像表现与其他骨梗死原因并无不同。
常规X线平片用于早期检测DON的敏感度不足。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骨密度增高、关节下新月征以及带有硬化边界、呈地理性界限的骨梗死。这些发现通常在数周或数月后才可见,代表晚期、不可逆的病变。
MRI是早期诊断的首选技术。失去血供的区域往往形成界限清晰、具有特征性蛇形地理图案的病灶[4]。通常在T2加权成像上可见周边双线征,由高信号内环和紧邻其外的低信号外环组成。最初的解释是,围绕中心缺血核心的炎症反应导致高信号的充血肉芽组织内带以及低信号的反应性硬化外带[5]。或者,双线征也可能由化学位移伪影引起,从而解释了这些交替出现的低信号与高信号环的相互颠倒。骨坏死中心部分的骨髓信号可有所不同。通常由于坏死脂肪髓的干燥收缩,所有序列上的信号类似脂肪,但也可能出现水肿或纤维化改变[4]。
骨显像对于检测早期骨髓缺血敏感,但其特异性低,因而在诊断DON方面的实用性有限。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包括在高压氧舱内的高压氧治疗。我们的患者接受两次治疗后,疼痛在治疗后一周内完全缓解。

鉴别诊断列表

肱骨减压性骨坏死
其他导致骨坏死的原因(微小脂肪栓;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病;促凝因子异常导致的局部凝血;糖皮质激素使用;戈谢病;胰腺炎;放射性骨坏死)
软骨肿瘤(软骨瘤;软骨肉瘤)
急性骨髓炎中的感染性坏死

最终诊断

肱骨减压病性骨坏死

图像分析

X线片

icon
X线片

MR关节造影,脂肪抑制T1加权成像

icon
MR关节造影,脂肪抑制T1加权成像

MR关节造影,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icon
磁共振关节造影,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MR关节造影,T2加权成像

icon
磁共振关节造影,T2加权成像

冠状位 T1 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冠状位 T1 加权磁共振成像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