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腰痛3个月。她在过去15天内出现从坐姿站立起身困难。她还伴有持续3-4个月的低度发热和体重减轻。该患者被转诊进行腰骶椎MRI检查。
CT显示L3和L4椎体终板不规则及硬化,且L3-L4椎间盘高度减低(Fig. 1, 2)。
MRI显示L3-L4终板和椎间盘不规则破坏,椎前及双侧椎旁区域可见界限清晰的病灶(Fig. 5, 6),在T1W上呈低信号(Fig. 3, 5),在T2W上呈高信号(Fig. 4, 6)。该病灶可见延伸至左侧腰大肌,形成腰大肌脓肿(Fig. 6)。在L3和L4椎体水平可见小的硬膜外积液,对脊髓造成压迫(Fig. 4b)。
结核病累及肌肉骨骼系统估计发生在 1–13% 的患者中,其中超过 50% 的病例会影响脊柱。“波特氏病”(结核性脊椎炎)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胸椎段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是腰椎段。波特氏脊柱病累及两个相邻椎体及其之间的椎间盘,但同时累及三个或以上椎体则为其特征[1]。旁椎旁型、中央型、前方韧带下型以及神经弓型是常见的椎体病变类型。在波特氏脊柱病中,症状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在旁椎旁型中,最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和椎体旁椎旁缘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前楔形变或塌陷,导致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在前方型病变中,结核肉芽组织和坏死物质的聚集导致形成椎旁脓肿,可在普通X线平片上显示为梭形致密影,被称为“鸟巢征”。长期存在的脓肿可能在椎体前缘周围产生凹陷性侵蚀,导致一种称作动脉瘤征(凿状缺损)的波浪状外观。
中央型病变表现为椎体破坏、膨胀以及同心性塌陷。
在神经弓型病变中,可累及后弓(棘突、椎板、椎弓根以及寰椎侧块)、椎弓根或椎板的破坏,胸椎区相邻肋骨或椎体后壁的侵蚀,同时相对保留椎间盘,可伴有大型椎旁肿块。
在 CT 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骨破坏的模式(碎片状、溶骨性、硬化性及骨膜下)。脓肿内有钙化几乎可确诊为脊柱结核[2]。大多数活动期病例都有椎旁(韧带下、腰大肌、硬膜外)软组织肿块[3]。波特氏脊柱病在 MRI 上的特点是在 T1W 序列上呈低信号,在 T2W 序列上呈高信号,并在椎体内出现不均匀强化。STIR 序列有助于在未增强序列中区分液体和脂肪成分。注射 Gd-DTPA 有助于评估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后凸畸形和脊髓压迫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
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清创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是关键措施[4]。
在临床和影像学上,经常很难区分结核性与化脓性脊柱炎。当怀疑感染时,病程慢性化和隐匿性进展的病史提示结核性脊柱炎[5]。
Pott氏脊柱病伴腰大肌脓肿
基于提供的腰椎 CT 及 MRI 图像,可见以下主要特点:
结合患者长时程腰痛、低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及上述影像特征,需考虑以下诊断:
根据患者:
最可能的诊断为结核性脊柱炎(Pott’s Disease)。若需确证,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如结核斑点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检查)或在必要时行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原学。
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
在此过程中,应特别关注骨质脆弱、体能状况等限制,确保动作正确且安全。
本报告为针对患者影像和基本病情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及专业医生意见。具体诊疗请遵从专科医师的指导和进一步检查结果。
Pott氏脊柱病伴腰大肌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