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氏脊柱合并腰大肌脓肿

临床病例 01.02.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0岁,女性
作者: Dr. Bhoomi Angirish, Dr. Harshad Shah, Dr. Asutosh Dave, Dr. Nirmala Chudasama, Dr. Chandresh Bharada, Dr. Darshit Shah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腰痛3个月。她在过去15天内出现从坐姿站立起身困难。她还伴有持续3-4个月的低度发热和体重减轻。该患者被转诊进行腰骶椎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CT显示L3和L4椎体终板不规则及硬化,且L3-L4椎间盘高度减低(Fig. 1, 2)。

MRI显示L3-L4终板和椎间盘不规则破坏,椎前及双侧椎旁区域可见界限清晰的病灶(Fig. 5, 6),在T1W上呈低信号(Fig. 3, 5),在T2W上呈高信号(Fig. 4, 6)。该病灶可见延伸至左侧腰大肌,形成腰大肌脓肿(Fig. 6)。在L3和L4椎体水平可见小的硬膜外积液,对脊髓造成压迫(Fig. 4b)。

病情讨论

结核病累及肌肉骨骼系统估计发生在 1–13% 的患者中,其中超过 50% 的病例会影响脊柱。“波特氏病”(结核性脊椎炎)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胸椎段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是腰椎段。波特氏脊柱病累及两个相邻椎体及其之间的椎间盘,但同时累及三个或以上椎体则为其特征[1]。旁椎旁型、中央型、前方韧带下型以及神经弓型是常见的椎体病变类型。在波特氏脊柱病中,症状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在旁椎旁型中,最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和椎体旁椎旁缘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前楔形变或塌陷,导致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在前方型病变中,结核肉芽组织和坏死物质的聚集导致形成椎旁脓肿,可在普通X线平片上显示为梭形致密影,被称为“鸟巢征”。长期存在的脓肿可能在椎体前缘周围产生凹陷性侵蚀,导致一种称作动脉瘤征(凿状缺损)的波浪状外观。
中央型病变表现为椎体破坏、膨胀以及同心性塌陷。
在神经弓型病变中,可累及后弓(棘突、椎板、椎弓根以及寰椎侧块)、椎弓根或椎板的破坏,胸椎区相邻肋骨或椎体后壁的侵蚀,同时相对保留椎间盘,可伴有大型椎旁肿块。

在 CT 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骨破坏的模式(碎片状、溶骨性、硬化性及骨膜下)。脓肿内有钙化几乎可确诊为脊柱结核[2]。大多数活动期病例都有椎旁(韧带下、腰大肌、硬膜外)软组织肿块[3]。波特氏脊柱病在 MRI 上的特点是在 T1W 序列上呈低信号,在 T2W 序列上呈高信号,并在椎体内出现不均匀强化。STIR 序列有助于在未增强序列中区分液体和脂肪成分。注射 Gd-DTPA 有助于评估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后凸畸形和脊髓压迫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

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清创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是关键措施[4]。
在临床和影像学上,经常很难区分结核性与化脓性脊柱炎。当怀疑感染时,病程慢性化和隐匿性进展的病史提示结核性脊柱炎[5]。

鉴别诊断列表

结核性脊柱炎伴腰大肌脓肿
化脓性脊椎炎
布鲁氏菌病
转移

最终诊断

Pott氏脊柱病伴腰大肌脓肿

图像分析

CT骨窗

icon
CT骨窗
icon
CT骨窗
icon
CT骨窗

CT 软组织窗

icon
CT 软组织窗
icon
CT 软组织窗

腰骶椎核磁共振矢状面

icon
腰骶椎MRI矢状面
icon
腰骶脊柱磁共振成像(矢状位)

腰骶椎MRI轴位T2加权图像

icon
腰骶椎磁共振成像轴向 T2 加权图像
icon
腰骶椎MRI轴位T2加权图像

腰骶椎MRI轴向T1加权图像

icon
MRI 腰骶椎轴向 T1 加权图像
icon
腰骶椎磁共振成像轴向T1加权图像

腰骶椎MRI冠状面

icon
腰骶椎MRI冠状面
icon
腰骶椎MRI冠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