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米粒体

临床病例 24.07.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7岁,女性
作者: Thomas De Clercq1, Aliaksandr Anisau2, Filip Vanhoenacker23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7岁女性患者,既往有长期血清阴性、ANF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现因肩部疼痛就诊于骨科。

影像学表现

右肩的普通放射学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退变性改变,并可见肱骨头硬化性边界的侵蚀(图1)。常规关节造影显示关节囊描绘不规则,关节内多处充盈缺损,以及部分关节面岗下肌腱撕裂(图2)。随后进行的MR关节造影证实解剖颈处的侵蚀、部分关节面岗下肌腱撕裂,以及在两种脉冲序列上均呈中等信号的关节内病灶,与“米粒体”的表现一致(图3)。在此之前对双手及双足所做的普通放射学检查显示长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后遗改变(图4)。

病情讨论

术语“rice body”最初于1895年被提出,因为其外观类似于抛光的米粒 [1]。Rice bodies 被视为滑膜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最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RA)[2]。其他导致 rice body 形成的原因包括结核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病 [3, 4]。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作者认为,rice bodies 来自于增生滑膜内的微梗死,导致滑膜游离碎片脱落并进入关节腔。组织学上,rice bodies 由嗜酸性无定形核心及周围的纤维蛋白和胶原构成 [3, 4]。它们似乎与疾病活动度、严重程度或病程无关 [1, 2, 5, 6]。
普通放射学(CR)通常无特异性表现,对于诊断帮助不大。尽管在 RA 患者中,CR 可能因为长期潜在关节疾病而显示边缘侵蚀,但直接显示 rice bodies 则不可能。常规关节造影可能显示多个关节内充盈缺损。超声可见多个强回声的关节内游离体,同时伴有关节炎的表现,包括高血管化的滑膜炎、滑囊炎和骨侵蚀 [4]。首选的成像方式是 MRI 或 MR 关节造影。在 MRI 上,rice bodies 表现为多个在 T1 加权像(WI)上与骨骼肌等信号或低信号、在 T2-WI 上为低信号的关节内病灶 [2-5]。
影像学的鉴别诊断包括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树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滑膜软骨瘤病可为原发性或继发于潜在关节疾病。关节内游离体的信号强度根据疾病阶段而有所不同。游离体在早期可能含有透明软骨,之后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PVNS 的特点是在各种脉冲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的滑膜结构,并在梯度回波成像上出现“开花”伪影,原因是含有含铁血黄素。在关节囊紧致的情况下,往往还伴有骨侵蚀。树状脂肪瘤则由滑膜下脂肪组织增生构成,在 T1- 和 T2-WI 上与脂肪等信号一致 [7]。
切除 rice bodies 可能与受累关节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 [1, 2]。有作者建议采用关节穿刺或关节镜冲洗、或手术滑膜切除作为潜在的治疗选择 [1, 3, 4]。
总之,rice bodies 在长期关节病患者中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影像学发现。对影像学表现的细致分析,对潜在关节疾病(如 RA)的了解,以及与既往影像学的对比,可帮助作出正确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米粒体形成
滑膜软骨瘤病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树枝状脂肪瘤

最终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米粒体形成

图像分析

右肩前后位平片

icon
右肩关节前后位X线平片

肩关节造影术

icon
肩关节造影
icon
肩关节造影

右肩磁共振成像

icon
右肩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肩部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肩磁共振
icon
右肩磁共振检查
icon
右肩部磁共振检查

手足的普通X线检查

icon
手和足的常规X线检查
icon
手和足的普通X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