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肩关节后脱位并伴反向Hill-Sachs损伤

临床病例 21.09.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9岁,女性
作者: Ricardo Correia, Márcio Rodrigues, André Carvalho, Miguel Castr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9岁女性,既往有脑病病史,于癫痫发作后至急诊科就诊,出现双侧肩部疼痛及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表现

放射学检查(Fig. 1)显示,两侧肱骨头由于内旋而呈现圆形外观,形成“灯泡征”。还可见每个肱骨头内侧有与骨折和碎裂一致的骨缺损。

在CT(Fig. 2)上,除了肱骨头相对于关节盂呈后方位置外,还可见两侧肱骨头前内侧的压缩性骨折。同时证实了包括小结节在内的骨折及碎裂。未见关节盂的骨性病变。

影像学结果与双侧肩后方骨折脱位并反向Hill-Sachs损伤相符。患者接受了双侧McLaughlin手术治疗。

病情讨论

肩关节后向脱位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2-4%,通常发生于直接创伤、癫痫发作或触电之后。在上述后两种情况中,由于发作期间内旋肌收缩更强,导致肱骨头处于更高、更后的位置,双侧脱位并不少见。持续的压力会导致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出现相关损伤 [1-5]。

临床上,患者通常以肩关节疼痛并处于固定的内旋位就诊。体格检查显示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其是外旋和外展 [2]。

在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可见肱骨头与关节盂正常重叠消失,并且肱骨头呈内旋状态,表现为圆形外观,形成“灯泡征”。虽然在腋位片上通常能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些表现,但由于患者活动时会感到疼痛(正如本病例所示),腋位片往往难以获得 [1]。

由于后向肩关节脱位在临床和常规X线检查中都可能难以诊断,CT常被用于确认肱骨头相对于关节盂的后向位置,并评估伴随的骨折等损伤。反向Hill-Sachs损伤是指肱骨头前内侧面的压缩性骨折,识别并纠正该损伤对于预防缺血性坏死具有重要的手术意义。通常,如果缺损超过肱骨头的25%,则倾向于进行手术处理,正如本例所示。另一个并发症(本例中也存在)是累及小结节的骨折,该部位在解剖学上与肩关节内旋肌的附着部位有关 [1,2,5]。

后向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被漏诊的主要关节脱位之一,常导致诊断延误,从而可能引起肩关节不稳定、骨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 [1,4,5]。本病例突出了在癫痫发作后对该诊断保持高度警惕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后即失访。

鉴别诊断列表

双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病变。
肩关节假性脱位
肩袖损伤

最终诊断

双侧后方肩关节脱位合并反向Hill-Sachs病变

图像分析

肩关节X线片

icon
肩部X线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CT(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