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距骨半侧性骨骺发育不良(DEH)病例报告

临床病例 08.01.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 岁,男
作者: Yohei Tomaru, Makoto Kamegaya, Mitsuaki Morita, Hiroshi Kamada, Yuta Tsukagoshi, Shogo Nakagawa, Masashi Yamazak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岁4个月大的男孩因左腿疼痛到我院就诊,诊断为胫骨远端的桶状骨折。治疗过程中发现他双足平足,并在双侧距骨内侧出现轻微的骨性隆起。足底部既无疼痛也无不适。

影像学表现

发现扁平足和跟骨外翻畸形(图1)。平片X线显示距骨畸形以及距骨内侧缘的骨质突起,并在两侧距骨可见轻微点状改变,呈镜像病变(图2,3)。他的妹妹踝关节正位X线同样显示在两侧距骨内侧形成几乎相同的骨突起(图4)。其他亲属,包括父母,并无特殊异常。MRI于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显示在距骨颈和距骨头内侧起源的等信号肿块,表面覆盖软骨(图5),未见可疑恶性肿瘤的异常信号。变形的距骨头与舟骨之间可显示距舟关节,未见距舟关节脱位(图6)。

病情讨论

背景
DEH 最早由 B. J. Mouchet A 于 1926 年首次报道。1950 年,Trevor D. 使用 “Tarso-epiphyseal aclasis(跗骨-骨骺增生)” 一词报道了 DEH。1956 年,Fairbank 首次使用了 “dysplastic epiphyseal hemimelica(发育不良性骨骺半肢畸形)” [1]。DEH 是一种罕见的骨骺骨软骨发育性疾病。通常,骨软骨性肿块从身体的一侧、且多在内侧生长。它最常见于膝部和踝部;上肢受累的情况较为罕见。其病因和遗传尚不明确。有报道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 3:1。DEH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局限型、经典型和广泛型。在本病例中,应用于局限型更为合适,但可能用 “双侧局限型” 更为准确。“hemimelica” 这个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hemi” 意为 “一半”、 “melos” 意为 “肢体”。该名称并不排除其在双侧病变中的应用。

临床视角
我们在既往仅能找到 5 例病例报告,其中包括 1 例双侧距骨病变 [2, 3, 4, 5]。这些部位、是否存在镜像性病灶、X 线、MRI 和病理学发现以及伴随疾病情况列于表 1 中。由于肿瘤所在位置不同,症状也各有差异。有时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膝关节等处畸形或僵硬;有时则会出现疼痛。本例中,唯一的症状是足背隆起和扁平足畸形,没有疼痛或僵硬。

影像学视角
在放射学特征方面,通常可见从骨骺发出的含有点状骨化的不规则肿块。在婴幼儿期,可能仅表现为骨骺的增宽;而在青少年或成人期,则可见一个不规则的骨性肿块,内含多中心放射密度。随着病程进展,该肿块会逐渐与正常骨组织黏连。在本病例中,放射学表现更接近于较年长者的典型表现,而非较年轻者。MRI 显示等信号的骨性肿块,其表面覆盖软骨。

预后
DEH 的治疗因其发生部位、严重程度、症状、功能障碍、畸形等不同而异。如果症状、畸形或功能障碍较轻,可选择保守治疗(如本例的扁平足,使用足弓支撑)。若因畸形或邻近关节功能障碍而持续疼痛,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列表

双侧性半肢骨骺发育不良
骨软骨瘤
点状软骨发育不良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
先天性畸形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最终诊断

双侧性半肢骺发育不良

图像分析

普通前后位X线片

icon
前后位 X线平片

足部前后位X线平片(轴向视图)

icon
足部平面前后位 X 光片(轴向视图)

妹妹的普通正位X光片

icon
妹妹的普通正位X线片

既往和当前研究中报道的5例病例

icon
在过去和当前研究中报告了5例

从后内侧拍摄的照片

icon
从后内侧拍摄的照片
icon
从后内侧拍摄的照片

MRI 冠状位图像

icon
MRI 冠状面图像
icon
平面MRI冠状位视图
icon
平面MRI冠状位图像
icon
MRI冠状面图像

MRI矢状面视图

icon
MRI矢状面图像
icon
MRI 矢状面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