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肌钙化性腱病,类似骨转移

临床病例 20.03.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7岁,男性
作者: Dr Luthan Lam, Dr Mark McCleery, Dr Christopher Nichola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 77 岁男性患者,刚被诊断出前列腺癌,前去接受 Tc-99m 骨扫描后,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肱骨转移。该患者无症状,PSA 轻度升高,且骨生化指标正常。

影像学表现

骨扫描显示左侧肱骨近端有轻微的局灶性放射性摄取(图1)。 初始X线片示在骨扫描摄取区可见“硬化性病灶”(图2)。 后续X线片显示该硬化灶逐渐消退,同时在骨外出现新的局灶性溶骨及钙化,最初被认为是骨膜反应(图3、4)。 影像学变化进展迅速,令人怀疑肱骨转移。 肩关节MRI显示在肱骨前侧皮质有一小的卵圆形信号改变,与先前观察到的异常相对应,但未见骨髓水肿或软组织肿块(图5、6)。 后续的肱骨CT显示相应部位有界限清晰的凹陷性皮质改建,此外无其他异常(图7)。 胸/腹/盆CT未发现任何转移。 之后由区域肌骨/肉瘤放射科医师对全部影像进行复查,诊断为胸大肌钙化性肌腱病,而非骨转移。 认为无需进行活检。

病情讨论

骨受累是钙化性肌腱病一种并不常见却被广泛认可的特征,可能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其他病理相混淆 [1-4]。其潜在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与高血管炎性变化相关,同时受到肌肉牵拉的影响,从而导致邻近骨发生局灶性吸收 [3]。

胸大肌肌腱在肱骨近端干骺端的止点是与骨受累相关的钙化性肌腱病最常见的部位之一 [1]。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报道胸大肌钙化性肌腱病模拟前列腺癌转移的病例。最初放射学检查显示肱骨近端表面的钙化沉积物被误认为是硬化性骨病灶。然而,这种钙化沉积物迅速消失,这在转移瘤中并不常见,却常见于钙化性肌腱病的自然病程。胸大肌肌腱附着处的骨皮质侵蚀、放射性核素显像中的轻度摄取以及无软组织肿块等剩余表现,也同样是钙化性肌腱病骨受累的公认特征 [1-4]。虽然已有报告提及在钙化性肌腱病中出现骨膜反应 [1],但我们认为本例中在骨外侧观察到的矿化(图4)更符合胸大肌肌腱内的钙化沉积。更具侵袭性的表现(本例中并未出现)包括骨髓水肿 [1, 4] 及周围组织的增强 [4]。

本病例带来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务必获取第二个投照角度。若在初次放射检查时就进行真正的侧位投照,阅片医师便能意识到这个硬化性病灶事实上并非位于骨内,而是位于邻近的软组织中,从而避免了后续 MRI/CT 检查的需要。

放射科医师应当了解钙化性肌腱病可能出现的不寻常影像表现及罕见部位,而钙化性肌腱病本身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理学变化。幸运的是,该患者避免了活检;但如果进行活检,可能会发现软骨样化生,易被误诊为软骨肉瘤 [4]。因此,识别此种良性病变至关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及其固有风险和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

鉴别诊断列表

胸大肌肌腱钙化性肌腱病
骨转移
皮质旁软骨瘤

最终诊断

胸大肌腱钙化性肌腱病

图像分析

99m锝骨扫描

icon
锝-99m骨扫描

左肩初步普通X线片

icon
左肩初始普通X线片

两周后拍摄的普通X线片

icon
两周后获得的普通X线片

5周后获取的普通X线片

icon
5周后拍摄的普通X线片

轴向T1加权MRI图像

icon
轴向T1加权MRI图像

冠状位STIR MRI图像

icon
冠状位 STIR MRI 图像

轴向CT图像

icon
轴向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