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1岁的患者主诉左上肢无力已持续一个月,抬举重物困难。无麻木或刺痛的病史。临床检查显示肌力为3/5,肱三头肌反射迟钝,感觉系统正常。
在成像之前,患者接受了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正常。左肩X线检查未见异常。由于症状持续存在,患者进行了MRI检查。
在肩胛上切迹和棘-盂切迹处可见一个界限清晰的囊性病变。该病变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在T2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周缘可见强化,中间区域无强化。
背景:肩胛上神经起源于臂丛神经的上干,主要由C5、C6支配,有时也包括C4。它兼具感觉和运动功能。在肩胛上窝水平,神经为冈上肌提供运动分支,并接受来自周围盂肱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感觉分支[1]。在冈下窝,神经仅是运动支,支配冈下肌。
临床视角:肩胛上神经受压并不常见,且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常被漏诊。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和肩胛冈关节盂切迹处易发生卡压性神经病变,因为该处为狭窄的纤维-骨性通道。导致神经受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盂唇旁囊肿、脂肪瘤、血肿以及恶性肿瘤[2, 3]。
影像学视角: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电肌图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MRI是此类病例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压迫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与神经的大小、位置及信号异常相关[4]。间接征象与神经去神经支配有关。急性去神经支配时,受累肌肉(冈上肌及冈下肌)会出现高信号;而慢性去神经支配则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关节囊肿在T1序列呈低至等信号,在T2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显示周边强化。
关节囊肿可通过关节镜或开放手术进行囊肿减压/切除,并处理相关的盂唇撕裂。
继发于腱鞘囊肿的肩胛上神经卡压
根据所提供的肩部 MRI 图像(包括 T1、T2 及增强序列),可见冈上肌腱与冈下肌腱区域邻近肩关节后上方出现边界清晰、类圆形的囊性信号影,T1 呈相对低或等信号、T2 呈高信号,符合关节腔或滑液样病变(如关节囊肿、腱鞘囊肿或滑膜囊肿)表现。病灶位于肩胛盂后上方或肩胛冈与关节盂之间,可能压迫或牵拉肩胛上神经走行。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关节结构严重异常,但可提示局部肌肉密度或肌纤维走行的改变,需关注是否存在肌肉萎缩或信号异常(尤其是冈上肌和冈下肌)。
本病例中,患者表现为左上肢无力,尤其在肩外展、外旋或提重物时明显。MRI 显示于肩胛上切迹或盂棘切迹附近可见囊性病灶,提示通过纤维-骨性通道的神经可能受到压迫。肩胛上神经主要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若受压可表现为肌力下降、活动受限。患者无明显感觉障碍,也符合肩胛上神经在冈下肌段主要为运动支配的特点。
肩袖腱损伤或部分撕裂也可导致肩部肌力下降,但多伴有疼痛、关节活动时的撞击征、甚至夜间痛。若 MRI 仅显示囊性病变而无明显肌腱断裂或信号中断,肩袖撕裂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仍应注意是否存在合并的肩袖劳损或退变。
如肱骨头周围囊肿、脂肪瘤、或其他良恶性肿瘤等。若囊性病变位于肩关节及盂唇附近,也需考虑盂唇囊肿(关节盂唇处撕裂形成的滑液囊肿)。但结合临床特点,最常见且最吻合的仍是肩胛上神经受压所致的腱鞘/滑液囊肿。
综合患者 31 岁、无明显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无力与影像所示肩胛上神经走行区域囊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为:
肩胛上神经(冈下肌部位)受压性神经病变(疑似由关节囊肿或滑膜囊肿所致)。
若仍有疑问,需结合肌电图进一步证实神经传导受损情况,或再次复查 MRI 以明确囊肿大小、形态变化,必要时可行针吸或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肩关节及肩胛带的舒适感,若任何训练动作导致明显疼痛或肩关节不稳,需及时调整或暂停。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基于已有临床与影像信息的参考性分析,无法替代线下的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如有更多疑问,请及时就医或咨询骨科/运动医学专科医生。
继发于腱鞘囊肿的肩胛上神经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