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椎体血管瘤

临床病例 29.05.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4岁,男性
作者: Barreda-Solana M, Picado-Bermúdez A, Pérez-Girbés A, Oprisan A, Melo-Villamarín J, Alegre-Delgado 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男性患者,44岁,无重大既往病史。因慢性腰坐骨神经痛伴双下肢感觉异常而就诊。

影像学表现

在腰椎侧位片上未见明显异常。CT 的轴面显示 L5 整个椎体受累,并可见多个点状灶,呈“盐和胡椒”(salt and pepper)样(图 1)。在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图像中,可见密集与透亮的交错条带,呈“棒状”(bars)外观(图 2a、2b)。在 MRI 中,T1 和 T2 加权像以及脂肪抑制序列(STIR)均显示较高信号,提示病变累及整个 L5 椎体,突破其后壁并侵入椎管超过 50%,压迫此水平的下降和发出神经根(图 3a-c)。

病情讨论

椎体血管瘤是常见的病变,在大约10%的尸检中可以观察到。通常它们是偶然发现而不产生症状。它们并不构成真正的肿瘤,而是由椎骨中胚层胚胎组织被分离而形成的先天性异常[1, 2]。
在极少数情况下(占所有椎体血管瘤的1%),它们会引起症状,这就被称为侵袭性血管瘤。其特征包括骨的膨胀、椎体外延伸、局部血流的改变,并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伴随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系统症状[1, 2]。最常受影响的椎体是胸椎。在影像学检查中,平片可见受累椎体的放射性透亮;在CT的轴面上呈现“盐和胡椒”样点状表现,而在矢状面上则呈现细梁状。在MRI中,信号由分布于骨小梁间的脂肪和血管组织共同产生,其信号强度取决于各自含量的比例。侵袭性血管瘤通常含有更少的脂肪以及更多的血管间质[1, 2, 3]。使用对比剂时,它们往往会非常明显地强化,因此可能与转移瘤相混淆[4],但结合前面提到的其他影像学特征,可以做出诊断,从而避免患者的焦虑以及不必要的治疗。
治疗可以采用手术,尤其对于大型病变;也可使用放射治疗;或者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技术,例如硬化或血管栓塞术,或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半液态的骨水泥,其在发生固态聚合过程后为椎体提供机械支撑,从而改善疼痛并降低骨折风险[2, 3]。对于我们的患者,采用了这一最后的技术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图4)。

鉴别诊断列表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
椎体转移
感染
溶骨性椎体肿瘤

最终诊断

侵袭性椎骨血管瘤

图像分析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核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椎体成形术

icon
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