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男孩因左髋部突发疼痛已持续1个月,并伴有高热来到急诊科。既往无明显病史。查体时,患髋处于外旋、外展及轻度屈曲位。
骨盆及双髋关节的平片显示左股骨头和髋臼的关节面破坏,伴有皮质不规则、关节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体积减少,并出现轻度向上外侧脱位。(图1)
在磁共振成像中,可见左股骨头、颈、近端干骺端弥漫性骨髓水肿 (图2a)。左股骨近端干骺端可见线性低信号(在所有脉冲序列上均呈低信号),提示死骨/死骨片 (图2b, c)。
同时可见左侧髋臼的骨髓水肿 (图2a)。
可见左股骨头及邻近髋臼的破坏,并导致股骨头轻度向上外侧脱位 (图2a, b, c)。
可见轻度左髋关节积液,并伴有明显强化的滑膜增厚 (图2, 3)。
左髋关节前方可见周边强化的积液 (图4)。
可见左侧梨状肌、股外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的软组织水肿 (图5)。
急性骨髓炎是指急性(<2周)骨骼感染,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8-10/10,000,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80/10,000。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是骨髓炎的一半 [2]。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经血行传播 [1]。
化脓性关节炎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然而,原发感染可最初累及关节,然后穿透骨骺软骨,最终通过仅在生命最初12/18个月内存在的骺干血管扩散到干骺端区域 [5]。
主要症状包括烦躁不安、跛行、局部疼痛位于髋关节前方,常向膝部放射 [3]。
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及ESR升高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
早期X线表现包括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邻近脂肪平面模糊。后期表现包括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骨质侵蚀、半脱位及脱位 [1, 3]。伴发的骨髓炎在早期可出现骨皮质裂纹及骨膜抬起,后期可出现层状骨膜反应、死骨及死骨腔,并伴有邻近区域的骨质疏松 [1]。
超声可检测到甚至1 mm的关节积液。若与对侧相比关节囊至骨的距离差≥2 mm则具有临床意义。在无创伤的情况下,内部回声更倾向于化脓性关节积液,而无回声液体更支持一过性滑膜炎 [3]。
磁共振成像已被证明在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在感染开始后24小时内做出诊断 [4]。钆喷酸二甲葡胺用于诊断化脓性关节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7% [4]。MRI表现包括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及明显的滑膜强化。动态增强可区分早期强化的滑膜与后期才出现强化的关节积液 [4]。同时可见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侵蚀、关节脱位、软组织水肿、软组织脓肿伴环形强化等表现。伴发的骨髓炎可通过在MRI中观察到信号强度改变的骨髓水肿、骨内脓肿、死骨、死骨腔及层状骨膜反应而轻松识别 [4]。
三相骨扫描应用示踪剂99m锝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可用于检测多灶性病变 [2]。
要点:尽早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极为重要。诊断延迟将可能加重病情并导致骨与软骨破坏、骨坏死、继发性骨关节炎、骨髓炎,最终出现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股骨骨髓炎并发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基于提供的骨盆正位 X 光(AP)及核磁共振(MRI)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及患者的临床病史(14 岁男孩,急性发作的左髋关节疼痛、高热一个月),以下诊断值得考虑:
结合患者年龄、急性发病、高热、实验室常见的白细胞及炎性指标增高(若已知),以及 MRI 所示的明显滑膜增厚、积液及关节周围骨髓水肿、软组织脓性改变,最可能诊断为:
如仍有诊断疑问,需进一步结合关节穿刺术(抽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或必要时行骨活检以明确病原学。
1. 治疗策略
2.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在关节炎症和局部感染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可开展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原则如下(FITT-VP):
示范性训练范例(待炎症缓解后):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用于医学信息参考,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疗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
股骨骨髓炎并发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