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多处异位成骨类似多灶性骨髓炎——SPECT/CT 在儿科影像学中的重要性

临床病例 12.07.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个月,男性
作者: Evbuomwan Osayande, Jaleelat Momodu, Khushica Purbhoo, Mboyo Di Tamba Vangu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这是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病例,以前曾经对左前臂的脓肿进行过引流,因尽管培养结果为阴性但持续发热,怀疑存在多灶性骨髓炎,因此被转诊至我们机构进行两期骨扫描。

影像学表现

进行了两期全身骨扫描,结果显示多处血管活性增高和成骨活性增高(图1)。然而,由于平面成像的局限性,进行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以准确定位异常摄取灶。SPECT/CT显示,这些异常摄取灶位于邻近骨骼的软组织内(图2和图3)。仅CT图像提示这些灶可能是软组织钙化,随后在X线检查中得到了证实(图4)。这些异常软组织钙化的部位与先前因静脉置管、切开引流等外伤相关的部位相对应(图5)。

病情讨论

背景

异位骨化(HO)定义为在本不应出现骨骼的软组织中出现骨质。[1] 大多数病例是后天获得性的,通常发生在外伤之后,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先天存在。[2] 其被认为是软组织中原始间充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的结果。[3]

临床观点

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包括疼痛、局部热感、肿胀和发热等),尤其在疾病早期,临床诊断可能较为困难。[4] 因此,在临床上很难将其与骨髓炎等症状相似的疾病区分。[5-8] 这时影像学(解剖及功能成像)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区分两种疾病,正如我们病例中所示。更常见的后天获得性HO几乎可发生于任何形式的肌肉骨骼创伤。[1] 在我们的病例中,患儿曾因为多次输液针穿刺及左前臂切开引流(Fig. 5)而导致多处肌肉骨骼创伤。

影像学观点

多期骨扫描可用于辅助诊断HO及骨髓炎等其他疾病。[1] 然而,平面成像存在解剖和空间信息不足的局限性,因此出现了SPECT/CT,它具有更丰富的解剖和空间数据,可改善定位。[9] 在我们的病例中,SPECT/CT清楚显示了异常明显位于骨外,不符合骨髓炎的特点。X线所示且得到证实的软组织钙化符合多处异位骨化的表现。尽管该患儿仅2个月大,但文献显示骨扫描在损伤后2.5周即可出现阳性结果,早于X线1-4周。[10]

结局

我们的发现能够阻止在本病例中继续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因为已知80%的HO患者病程呈良性。[4] 该患儿在影像检查后一周左右因发热已消退而出院,同时制定了进一步管理HO的预案。

要点提示

儿科医生需意识到,HO可能作为多次输液针穿刺的并发症出现,应在怀疑骨髓炎时将其纳入可能诊断。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区分二者,避免在静脉输注抗生素和延长住院治疗方面造成资源浪费。这是我们科室首次报道的儿科HO病例。

已获得患儿监护人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多发性异位骨化
多灶性骨髓炎
蜂窝织炎

最终诊断

多处异位骨化

图像分析

X射线

icon
X射线
icon
X射线
icon
X射线
icon
X射线

照片

icon
照片
icon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双相骨扫描

icon
双相骨扫描
icon
双相骨扫描
icon
两期骨扫描
icon
双相骨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
icon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