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女孩因持续性右膝疼痛就诊。
膝关节X线显示,在右侧髌骨上外侧部位可见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透亮病灶,伴有硬化边缘。几个月后的随访X线检查显示病灶无变化。
由于持续性疼痛,进行了膝关节CT和MRI检查以进一步评估。CT图像显示在所述部位存在一个圆形骨性缺损,周围有硬化边缘,并紧贴髌骨关节面。3T MRI显示相同的结果,其上方的关节软骨完整,未见骨髓水肿。未发现其他损伤。
检查结果提示典型的髌骨背侧缺损(DDP)。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背景
DDP是一种少见的髌骨骨化异常,包括其发育过程中延迟或失败 [1–4]。它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足1% [2,4–6],且最常见于青少年 [3,4]。在成人患者中很少见,并已有其消失的报道,表明其可自行消退 [3,4,7]。在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会出现双侧病变 [3,5,8,9]。DDP可与双骨化中心或多骨化中心的髌骨同时存在,并且它们在相同的典型部位出现,这提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 [4,6,10]。DDP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据推测,慢性创伤引起的应力增加以及血管供应不足可能促进该疾病的发生 [3,4]。
临床视角
在大多数情况下,DDP无症状。通常在为其他问题进行的X线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2,3,5]。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在无其他异常的情况下引起慢性膝关节疼痛 [2,3,7,8,10,11]。一些研究表明,对于出现关节软骨破裂或塌陷至缺损处且伴有症状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可能会有所改善 [9,12]。然而,在超过一半接受手术或关节造影治疗的有症状病例中,关节面并未发现损伤 [1,3]。
影像学视角
在普通X线片上,缺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透亮病灶,周围带有硬化边缘,常位于髌骨的上外侧并紧贴关节面 [2–4,6–8]。这是一个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可凭此确诊,无需活检或其他干预 [4,11]。因此,Clyde A. Helms将DDP视为骨科“不可触碰病变”之一 [7,13]。然而,对于普通X线片结果不明确的病例,MRI是一种优秀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关节软骨并排除合并疾病 [2,6,8,11]。在MRI液体敏感序列上,DDP表现为高信号缺损 [2],伴有硬化边缘。覆盖其上的关节软骨和骨髓水肿不应出现病变。
预后
治疗包括保守管理,减少体力活动 [1,7,11]。DDP倾向于自发、缓慢愈合 [3,4]。很少有指征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影像学表现不明确且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例,经关节镜对病灶进行刮除后可缓解症状 [4,8]。
髌骨背侧缺损
1. 从提供的双膝正侧位 X 光片可见右侧髌骨上外侧缘出现一相对局限的近圆形透亮缺损,周边可见轻度硬化缘,病灶位置紧贴关节面。左侧髌骨整体形态正常。
2. CT 轴位及冠状位图像显示右髌骨上外侧缘存在一骨质缺损,内部为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可见局部骨质硬化带包绕,病变直径较小,无明显骨小梁破坏或骨皮质侵蚀征象。
3. MRI T2 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中,可以观察到该缺损呈高信号,边界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晰,周围无明显骨髓水肿,亦未见髌骨软骨明显受损信号改变。
4. 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或相邻关节积液征象,关节附近其他结构(韧带、半月板等)在现有影像上无明显异常。
根据病变典型的好发部位(髌骨上外侧缘)、清晰的硬化边界以及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常见性,DDP 是主要考虑的诊断。它是一种骨化发育不全所致的良性改变,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疼痛。
与延迟性骨化相似,也可在髌骨某些部位出现分离或不完全骨化,但通常边缘整齐,可存在纤维或软骨组织连接。需通过 X 光或 CT 来区别分裂的骨片与本例的骨质缺损。
若有软骨內病变或骨软骨瘤等也可出现局部异常,但从本例影像表现及缺乏骨质增生或软骨帽子增厚等征象来看,可能性相对较小。
综合患者年龄(14 岁,处于骨骼发育期)、临床表现(持续性膝痛)、影像学特点(髌骨上外侧圆形缺损,边缘硬化清楚,无软骨和骨髓损害征象),最可能的诊断是:
髌骨延迟性骨化缺损(DDP)。
如需进一步确诊,可根据症状持续程度及保守治疗反应进行随访影像学观察。对于临床高度疑似但影像不典型的病例,必要时可考虑关节镜探查或排除其他病变。
1. 治疗策略
2. 康复及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每周进行 3~4 次低冲击性膝关节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结合病情和疼痛程度灵活调整。
初期以低到中等强度为宜,如自我感觉不适或疼痛显著时,应及时降低强度并适当休息。
每次锻炼 20~30 分钟,可分组进行(每组 10~15 分钟),中间阶段性休息。
优先选择关节冲击小的有氧运动,如脚踏车(室内或室外)、椭圆机及游泳;同时可结合适度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避免深蹲等对髌股关节压力大的动作。
随疼痛与功能的改善,每 2~4 周可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若任何阶段疼痛加重,应回退到上一步或减少训练量。
可按照“少量多次”的模式,每次锻炼量不宜过大,可分多时段完成;对有髌骨发育不良或骨质较脆弱的患者,更应循序渐进并密切监察症状。
3. 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提供资料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并遵从专科医生指导。
髌骨背侧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