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背侧缺损

临床病例 23.12.202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4岁,女性
作者: Cristina Biosca Calabuig, María Guasp Vizcaín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4岁女孩因持续性右膝疼痛就诊。

影像学表现

膝关节X线显示,在右侧髌骨上外侧部位可见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透亮病灶,伴有硬化边缘。几个月后的随访X线检查显示病灶无变化。

由于持续性疼痛,进行了膝关节CT和MRI检查以进一步评估。CT图像显示在所述部位存在一个圆形骨性缺损,周围有硬化边缘,并紧贴髌骨关节面。3T MRI显示相同的结果,其上方的关节软骨完整,未见骨髓水肿。未发现其他损伤。

检查结果提示典型的髌骨背侧缺损(DDP)。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病情讨论

背景

DDP是一种少见的髌骨骨化异常,包括其发育过程中延迟或失败 [1–4]。它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足1% [2,4–6],且最常见于青少年 [3,4]。在成人患者中很少见,并已有其消失的报道,表明其可自行消退 [3,4,7]。在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会出现双侧病变 [3,5,8,9]。DDP可与双骨化中心或多骨化中心的髌骨同时存在,并且它们在相同的典型部位出现,这提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 [4,6,10]。DDP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据推测,慢性创伤引起的应力增加以及血管供应不足可能促进该疾病的发生 [3,4]。

 

临床视角

在大多数情况下,DDP无症状。通常在为其他问题进行的X线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2,3,5]。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在无其他异常的情况下引起慢性膝关节疼痛 [2,3,7,8,10,11]。一些研究表明,对于出现关节软骨破裂或塌陷至缺损处且伴有症状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可能会有所改善 [9,12]。然而,在超过一半接受手术或关节造影治疗的有症状病例中,关节面并未发现损伤 [1,3]。

 

影像学视角

在普通X线片上,缺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透亮病灶,周围带有硬化边缘,常位于髌骨的上外侧并紧贴关节面 [2–4,6–8]。这是一个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可凭此确诊,无需活检或其他干预 [4,11]。因此,Clyde A. Helms将DDP视为骨科“不可触碰病变”之一 [7,13]。然而,对于普通X线片结果不明确的病例,MRI是一种优秀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关节软骨并排除合并疾病 [2,6,8,11]。在MRI液体敏感序列上,DDP表现为高信号缺损 [2],伴有硬化边缘。覆盖其上的关节软骨和骨髓水肿不应出现病变。

 

预后

 

治疗包括保守管理,减少体力活动 [1,7,11]。DDP倾向于自发、缓慢愈合 [3,4]。很少有指征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影像学表现不明确且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例,经关节镜对病灶进行刮除后可缓解症状 [4,8]。

鉴别诊断列表

髌骨背侧缺损
离断性骨软骨炎
骨样骨瘤
软骨瘤
软骨母细胞瘤
布罗迪脓肿

最终诊断

髌骨背侧缺损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前后位 (a) 和侧位 (b) X 线片显示,在股骨远端干骺端可见一个圆形、边界清晰、直径约 10 mm 的透亮病灶,伴有硬化边缘,过渡区狭窄,未见骨膜反应,提示良性病变可能。
icon
前后位 (a) 和侧位 (b) X 线片显示一个圆形、界限清晰、直径 10 毫米的透亮病灶,并伴有硬化表现。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您提供具体的文本内容,以便我为您进行翻译。

icon
轴位 (a)、冠状位 (b) 和矢状位 (c) CT 图像显示该病变在 t 的外上象限有一个圆形骨质缺损
icon
轴位 (a)、冠状位 (b) 和矢状位 (c) 的病灶 CT 图像显示,在该部位的外上象限存在一个圆形的骨质缺损。
icon
轴位 (a)、冠状位 (b) 和矢状位 (c) CT 图像显示,该病变在 t 的上外侧象限有一个圆形的骨性缺损。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位 MRI、3D 水选择性软骨扫描(WATS)(a)和 STIR(b)序列,以及矢状位 smFFE(c)序列 re
icon
轴向MRI,3D水选择性软骨扫描(WATS)(a)和STIR(b)序列,以及矢状面smFFE(c)序列
icon
轴向MRI、3D水选择性软骨扫描(WATS)(a)和STIR(b)序列,以及矢状面smFFE(c)序列 re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位 (a) 和矢状面 (b) T1 加权 MRI 显示在描述的位置有一个低信号的圆形病灶,伴有硬化边缘。
icon
轴向 (a) 和矢状面 (b) T1 加权 MRI 显示在所描述部位存在一个信号减低的圆形病灶,并伴有硬化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