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岁男孩,右膝轻微疼痛。唯一显著的创伤史是5岁时从自行车上摔倒。
在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冠状位(图 1)和 T1 加权矢状位(图 2)磁共振图像上,可见股骨远端干骺端内侧存在骺板舌状结构,周围伴有水肿样骨髓改变。
背景
骨骺舌是一种骨生长干扰。当“干骺端”(间接地“骺板”)血管受损(通常来自一次创伤事件或少数几次损伤)影响到部分骺板,破坏软骨内成骨过程,使软骨细胞(之后会骨化)能够延伸到干骺端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1]。而骨骺桥(或条)则是由于直接损伤骺板所导致,表现为骺板的部分过早骨化,并没有以“舌状”形式向干骺端延伸。
临床观点
当涉及骺板的生长干扰足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肢体长度差异。然而,骨骺舌通常是偶然发现的。关注部位的轻微疼痛并不一定直接源于这种情况,也可能与之毫无关联。
影像学观点
在MRI上,骨骺舌有着鲜明的特征:可见骺板出现部分变形性平移并向干骺端延伸(提示最初的损伤是在骺板干骺端一侧,而非直接位于骺板本身)。如本文病例所示,骨骺舌周围可出现类似骨髓水肿样的信号。
结果
随着儿童成长,骨骺舌会随着生长而被拉伸,逐渐减小(有时甚至消失)。
要点
骨骺舌属于肌骨影像学中所谓的“不要碰”病变之一,提示在骺板干骺端一侧曾有过既往损伤。
远端股骨骨骺舌,由远期损伤/创伤所致
患者为9岁男童,右膝MRI序列显示:
鉴于患者有远期外伤史(5岁时自行车跌落),结合影像特点及当前基本病史,潜在诊断包括:
结合患者年龄、膝部仅轻度疼痛、既往外伤史,以及MRI显示的典型“舌状”信号改变,最终最可能的诊断为:
骨骺板舌状生长异常(Physeal Tongue),系既往损伤所致的生长板改变。
此类病变被视为“Don’t touch”病变,多为偶然发现,通常无需进一步创伤性干预。若有必要,可随访观察其随生长过程逐渐拉长或消失。
1. 治疗策略:
在康复和运动时应注意加强保护,尤其避免新的创伤;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明显肿胀,应及时就医。
本报告为基于当前影像及提供的病史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正式的线下面诊、检查或专业医生意见。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有其他疑虑,务必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至医院进一步检查。
远端股骨骨骺舌,由远期损伤/创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