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少年髋关节疼痛

临床病例 25.05.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4岁,女性
作者: Jeannette Kathrin Kraft1, David Horton2, Colin Holton3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青少年有左髋疼痛加重10个月的病史,夜间疼痛并跛行。体检时可见肌肉萎缩和髋关节活动受限。包括CRP和全血细胞计数在内的炎症指标均正常。疼痛在使用抗炎药后得到缓解。未发现其他关节受累。

影像学表现

在左侧髋臼的液体敏感磁共振(MR)序列上可见明显的骨髓水肿,延伸至左侧髂骨(图1a)。可见左髋关节少量积液(图1b)。注射钆对比剂后,可见髋臼、髋关节滑膜以及髋关节前方围绕髂腰肌腱的软组织明显强化(图1c)。在薄层轴向T2脂肪抑制MR图像上可以看到前髋臼缘处的病灶(nidus),表现为高信号边缘包绕低信号中心(图2)。在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上可以最清楚地看见围绕该病灶的硬化(图3),但在普通X线平片上可能不易识别(图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示前髋臼处病灶有明显的示踪剂摄取增高(图5)。

病情讨论

背景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原发性骨肿瘤,更常见于年轻男性 [1, 2]。它通常发生于长骨的皮质层,尤其常见于下肢。颅骨、肩胛骨、肋骨和骨盆则较为罕见。肿瘤的瘤巢会分泌前列腺素,导致典型的夜间疼痛症状,并可被水杨酸盐迅速缓解 [3]。

 

临床观点

关节内骨样骨瘤是一种发生在关节附近的病变,最常见于髋关节。由于其常被视为不同的临床实体,患者通常出现非特异性的关节痛和关节僵硬 [1]。患者可能没有夜间疼痛或被水杨酸盐缓解的关节痛 [1]。关节积液可能被认为是其他原因所致,从而延误诊断。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射频消融、CT 引导下钻孔切除或保守治疗。

 

影像学观点

在 MR 成像中,瘤巢在 T1 加权序列上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强度,而在 T2 加权序列上的成像特征会因中心矿化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它通常在 T2 加权序列上表现出外围高信号环,中心信号较低 [4]。在注射钆剂后,瘤巢可能出现强化。早期研究显示,与 CT 相比,MR 成像可能无法显示较小的瘤巢 [4, 5]。然而,Zampa 等人最近提出,动态增强 MR 成像可增加瘤巢的可见度,有助于识别非典型部位的病灶 [4, 6]。

在 CT 成像中,瘤巢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病灶,其中央可见高密度区域,代表矿化的骨样组织,并被反应性硬化所包绕。

这些硬化灶可能会在 X 线片上突出显示小瘤巢。然而,对于关节内病变(尤其是髋关节)而言,其硬化程度可能很小,或仅在回顾性检查 X 线片时才能发现。因此瘤巢可能不会被识别 [1]。这是因为关节内骨膜无法产生如关节囊外病变所导致的强烈硬化性骨膜反应 [2]。骨膜反应可在关节外见到 [1]。

关节内骨样骨瘤可伴随明显的周围骨髓水肿、软组织水肿、滑膜肥厚和关节积液,从而使准确诊断更加困难 [7]。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因此进行活检以验证最终诊断。

在锝-99m 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中,瘤巢会表现出强烈的摄取,这对于非典型位置的病灶诊断具有帮助 [1]。

 

要点

  • 关节内骨样骨瘤常有非典型的临床表现。
  • 严重的相关炎性改变可能会干扰诊断。
  • 关节内骨样骨瘤周围的硬化可能较少,但在关节囊外可见骨膜反应。

 

已获得书面知情的患者同意用于出版。

鉴别诊断列表

髋臼内关节内骨样骨瘤
青少年炎性关节炎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
慢性髋关节感染
软组织肉瘤
布罗迪脓肿

最终诊断

髋臼关节内骨样骨瘤

图像分析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冠状位STIR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髋臼骨髓弥漫性水肿
icon
冠状位 STIR 磁共振图像显示左髋关节少量积液及左髋臼骨髓水肿。
icon
冠状位 T1FS 钆增强 MRI 图像显示关节周围广泛强化,累及关节前方软组织。

抱歉,我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您提供具体的英文内容后再试。

icon
后续轴位 T2FS 磁共振图像显示在前髋臼处存在一个局灶性结节(病灶)。

icon
轴向CT图像显示在前髋臼处的病灶。

抱歉,我没有收到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请提供要翻译的完整英文文本,或者确认上述内容中包含了哪些需要翻译的段落,我将为您进行准确的翻译。

icon
骨盆平片显示左侧髋臼轻微硬化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SPECT图像显示在左侧前部髋臼出现一个摄取增高的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