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不寻常的病例,伪装成外侧髌骨不稳定

临床病例 26.05.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7岁,女性
作者: James Peter Baren, Thomas Armstrong, Siddharth Thaker, Philip Robinso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7岁女性患者,过去12个月反复出现膝前疼痛、不稳定以及在活动时加重的“弹响”感,无任何先前的创伤史。 患者在髌骨外侧缘触诊有压痛,其余临床检查均正常,包括髌骨恐惧试验阴性及无“J”征。

影像学表现

MRI检查结果:

  • 在PD FS和T2序列中,霍法脂肪垫的上外侧部位信号增强,认为与髌骨轨迹异常引起的水肿有关(图1)。
  • 内侧髌骨或股骨外侧髁无挫伤表现,不提示近期髌骨外侧半脱位。
  • 髌股内侧韧带正常。
  • 无滑车发育不良或髌骨高位的特征。 
  • 胫骨结节至滑车槽距离为10毫米,属正常范围。

经过8个月的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后,临床上无明显改善,因此进行了复查MRI,以重新评估是否存在手术干预的目标:

  • 霍法脂肪垫内病灶明显进展,体积增大,呈现肿块样表现,并在PD FS和T2序列上可见低信号灶(图2A和图2B)。
  • 进行了梯度回波成像,显示病灶内部有信号衰减伪影,符合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局限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表现(图2C)。
  • 与先前的PD序列相比,梯度回波序列显示该肿块相对向外侧半脱位(图2)。

病情讨论

本病例展示了一种罕见的病理——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其表现为常见的髌骨外侧不稳定的机械症状。PVNS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可表现为弥漫型或局限型 [1]。其病因仍不明确,但细胞遗传学研究提示其极可能具有肿瘤性质 [2]。PVNS可累及任何大关节,但最常累及膝关节,占所有病例的80% [1]。膝关节PVNS常以隐匿起病,表现为普遍性疼痛和反复肿胀,确诊前通常会持续数月 [1]

 

髌骨外侧不稳定最常见于处于第二个十年生活阶段且活动量大的女性 [3]。超过半数的初次髌骨脱位病例与运动损伤相关,MRI检查可用于评估潜在的解剖学易感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高位髌骨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增大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 [4]。PVNS极少引起髌骨外侧不稳定,之前仅有一例报道描述了在髌股关节内侧出现结节状病灶导致髌骨受肿块作用而产生外侧半脱位 [5]。据我们所知,本例是首个报道的局限性髌股关节PVNS向外侧半脱位并伪装成髌骨不稳的病例,提示放射科医师在无其他明显原因时应考虑不常见的病理因素。

 

MRI是诊断PVNS的首选影像方式,典型表现为源自滑膜的肿块并在T1及T2加权序列上出现低信号灶 [1]。PVNS中含有的铁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会造成局部磁场不均,从而在梯度回波序列上产生特征性的敏感性(信号衰减)伪影 [6]。尽管该病较为罕见,但其影像学特征具有明显的辨别度,可帮助与其他滑膜相关病变进行区分。PVNS的治疗方式是彻底的滑膜切除术,通常可治愈,但有文献报道复发率在30%至50%之间 [2]

 

要点提示:

  • 髌骨外侧不稳定最常见的原因为机械因素,但在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不稳定的常见病因时,应考虑罕见病因。
  • 在梯度回波序列上出现的信号衰减伪影有助于明确PVNS的诊断,当常规MRI序列提示可疑病变时应考虑这一点。
  • 在髌骨外侧不稳定症状逐渐加重的病例中,间隔性影像学随访可能具有帮助作用。

 

已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局灶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结节性滑膜炎
髌骨轨迹异常伴脂肪垫撞击
滑车发育不良
内侧髌骨稳定结构损伤(髌骨脱位)

最终诊断

局限性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图像分析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轴位 PD FS(A)和矢状位 T2(B)序列显示在……的上外侧区域信号增高。
icon
轴位 PD FS(A)和矢状位 T2(B)序列显示在该结构的超外侧部分存在信号增高。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果您需要翻译某段医学骨科相关的英文文本,请提供具体内容,我将为您准确翻译并保留原有格式。

icon
轴向 PD FS (A) 和矢状位 T2 (B) 序列显示霍法脂肪垫病变(实心箭头)的进展,伴随 f
icon
轴位 PD FS (A) 和矢状位 T2 (B) 序列显示 Hoffa 脂肪垫病变(实心箭头)的进展,并伴有 f
icon
轴向PD FS(A)和矢状面T2(B)序列显示Hoffa脂肪垫病变(实箭头)的进展,伴随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