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7岁女性患者,过去12个月反复出现膝前疼痛、不稳定以及在活动时加重的“弹响”感,无任何先前的创伤史。 患者在髌骨外侧缘触诊有压痛,其余临床检查均正常,包括髌骨恐惧试验阴性及无“J”征。
MRI检查结果:
经过8个月的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后,临床上无明显改善,因此进行了复查MRI,以重新评估是否存在手术干预的目标:
本病例展示了一种罕见的病理——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其表现为常见的髌骨外侧不稳定的机械症状。PVNS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可表现为弥漫型或局限型 [1]。其病因仍不明确,但细胞遗传学研究提示其极可能具有肿瘤性质 [2]。PVNS可累及任何大关节,但最常累及膝关节,占所有病例的80% [1]。膝关节PVNS常以隐匿起病,表现为普遍性疼痛和反复肿胀,确诊前通常会持续数月 [1]。
髌骨外侧不稳定最常见于处于第二个十年生活阶段且活动量大的女性 [3]。超过半数的初次髌骨脱位病例与运动损伤相关,MRI检查可用于评估潜在的解剖学易感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高位髌骨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增大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 [4]。PVNS极少引起髌骨外侧不稳定,之前仅有一例报道描述了在髌股关节内侧出现结节状病灶导致髌骨受肿块作用而产生外侧半脱位 [5]。据我们所知,本例是首个报道的局限性髌股关节PVNS向外侧半脱位并伪装成髌骨不稳的病例,提示放射科医师在无其他明显原因时应考虑不常见的病理因素。
MRI是诊断PVNS的首选影像方式,典型表现为源自滑膜的肿块并在T1及T2加权序列上出现低信号灶 [1]。PVNS中含有的铁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会造成局部磁场不均,从而在梯度回波序列上产生特征性的敏感性(信号衰减)伪影 [6]。尽管该病较为罕见,但其影像学特征具有明显的辨别度,可帮助与其他滑膜相关病变进行区分。PVNS的治疗方式是彻底的滑膜切除术,通常可治愈,但有文献报道复发率在30%至50%之间 [2]。
要点提示:
已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局限性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患者的膝关节MRI图像可见:
1. 在髌骨外侧关节面附近的滑膜处出现局灶性软组织病变,呈明显突起或结节样改变。
2. T1及T2加权序列上,病灶内出现不均匀信号,可见多个低信号(可能暗示血黄素沉积)。
3. 在梯度回波序列(GRE)或类似敏感序列上显著的“磁敏感伪影”或“blooming效应”,提示病灶内含有较多含铁血黄素。
4. 病变主要局限于髌股关节外侧滑膜,未见明显侵蚀性骨质改变或大范围骨质受累。
结合患者年龄、症状(反复膝前疼痛、活动时“咔嗒”及不适感)、持续时间(一年)、临床体检(髌骨无典型机械性不稳的体征)以及MRI所示特征性含铁血黄素沉积信号,最可能的诊断为: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
治疗策略:
康复与运动处方:
康复训练以“循序渐进、个体化”为原则,可分为以下阶段:
根据FITT-VP原则(频率、强度、时间、类型、进度及个体化),可将每周训练次数逐渐增加到3-5次,每次20-40分钟,逐步提升强度。随时根据关节反应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必要时暂停或减少训练量。
本报告基于提供的病例资料与影像结果作出,仅供医学参考,不能替代面对面诊断或专业医生的当面评估与指导,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诊并听取专科医师意见。
局限性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