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儿原发性颅骨Ewing肉瘤病例,表现为脑积水

临床病例 18.10.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岁,女性
作者: Dr M R Shashikumar, Dr Mohan Kumar, Dr Chiranth N, Dr Manu R, Dr Divya G.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岁女童的父母带其到儿科门诊就诊,发现其头部在过去1个月内逐渐肿胀。他们还注意到患儿在过去20天内出现视力障碍和行走困难,并在过去2天内出现发热和多次呕吐。无外伤、癫痫发作或意识丧失的病史。

影像学表现

头颅增强CT显示在左侧枕骨为中心的界限较清晰的分叶状不均质软组织密度病变(35-45 HU),大小约为 5.1 x 9.4 x 4.9 cm(前后径 x 横径 x 颅尾径),内部可见粗大钙化(图 1),造成内、外板大范围破坏并呈“日光放射”样骨膜反应(Lodwick III 型),同时具有颅内(累及硬脑膜外间隙)及颅外成分(图 2)。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可见部分低密度坏死区。

向前可见左侧小脑半球移位,并对脑干产生占位效应,同时基底池受压移位及上行幕切迹疝。该病变导致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上游扩张,并伴脑室周围脑脊液渗漏——阻塞性脑积水。

未见病变侵及脑实质的证据(图 3)。

病灶使左侧横窦及直窦移位。

向中线方向,病灶跨越正中线并导致右侧小脑半球移位。

双侧视神经走行迂曲,眼球后极变平——提示视乳头水肿。

病情讨论

尤因肉瘤(ES)是一种起源于儿童和年轻成人骨和软组织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它可以在骨性和骨外部位发生 [1]。

该病具有男性易感性,男女比例约为1.8:1。约90%的病例发生在生命的前20年,发病高峰在5至13岁之间 [2]。

有人认为间充质干细胞是其起源细胞,但由于该肿瘤可在多个部位出现,也可能由其他细胞类型引起 [3]。常见部位为长骨干段,其次为骨盆、肋骨、椎体,颅骨较少见 (1)。

颅内受累较为罕见,据报道占所有病例的1-6%。颅盖骨受累在不到1%的患者中发现 [4]。颞骨最常受累,其次为顶骨和枕骨。蝶骨和筛骨受累更少见 [2]。

尤因肉瘤通常在硬脑膜外生长;通常在出现硬脑膜侵犯或临床发现或两者同时发生之前就可见到较大的肿块。症状持续时间可从2周到2 年不等。症状通常由于硬脑膜侵犯或颅内压升高而出现。头痛和头皮肿胀是最常见的症状,视乳头水肿是最常见的体征。然而,这些很少表现为脑积水 [2]。

组织学上,其特征包括成片的小圆形蓝色细胞,核浆比例增高。可见假菊形团。常见有丝分裂。可能存在骨刺,CD99和波形蛋白可能表达 [2]。

染色体易位 t(11;22)(q24;q12) 是该病的特征性改变 [5]。

CT扫描通常显示等密度肿块,可向颅内或颅外延伸。增强通常明显且不均匀。可能存在骨质破坏和/或新骨形成,具有尤因肉瘤特有的针刺样表现。MRI显示信号不均,并可见散在的出血和坏死区域 [2]。

可见贫血、白细胞增多、ESR、ALP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LDH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 [6]。

年龄<15岁、女性、诊断时无转移、无区域淋巴结受累、肿瘤位于外围、肿瘤<8 cm以及初始LDH<170 IU/L提示预后较好 [6]。

手术仍是最佳治疗方式。切除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至关重要 [2,7]。

颅内尤因肉瘤很少出现早期转移,与许多同类疾病相比,预后虽较好但仍较严重 [8]。

鉴别诊断列表

尤文氏肉瘤
成骨肉瘤
转移

最终诊断

尤文氏肉瘤

图像分析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平扫 CT 和增强 CT 脑部轴位图像(脑窗)显示一个边界相对清晰、分叶状且呈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
icon
平扫 CT 和增强 CT(CECT)脑部轴位图像(脑窗)显示一个界限相对清晰、分叶状、呈异质性强化的软组织。
icon
平扫 CT 和增强 CT(CECT)脑部轴位图像(脑窗)显示一个界限相对清晰、分叶状、强化不均匀的软组织。
icon
平扫 CT 和对比增强 CT (CECT) 脑部轴位图像(脑窗)显示一个界限相对清晰、分叶状、增强不均匀的软组织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增强CT脑部轴位图像(骨窗)显示枕骨内外板广泛破坏,并呈现日光放射样改变。
icon
CECT 脑部轴向图像(骨窗)显示枕骨内外板存在广泛性破坏,并出现“日光放射”样改变。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CT头颅扫描(脑窗)显示对脑干和小脑的占位效应。
icon
头部 CT(脑窗)显示对脑干和小脑造成的占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