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静脉阻塞和消失的骨转移

临床病例 22.10.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5岁,女性
作者: Iacopo Chiavacci1, Maria Faria2, Yuriy Arlachov3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这位患者是一名46岁的女性,既往病史与短肠综合征相关,需要长期肠外营养并多次置入PICC导管。

在出现严重腹痛和呕吐后,她接受了腹部增强CT检查,以排除肠梗阻。

影像学表现

对比增强后的 CT 显示 T11 椎体内出现一个看似硬化的病变,边缘呈蜿蜒状并延伸至椎弓根,但并未破坏骨皮质。

进行了全脊柱 MRI 检查,未发现任何病变。认为 T11 椎体的这种表现是由于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造影剂反流导致椎骨静脉丛选择性显影所致,这些静脉均表现为扩张。

对 CT 上椎旁软组织的仔细检查显示存在明显扩张的血管,代表了增大的椎旁静脉丛。

已知该患者存在左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阻塞,此前的 MRI 和血管造影检查已证实这一点,这使得患者更容易形成椎体侧支血管。

病情讨论

“消失性骨转移”是一种已知的实体,在胸部静脉阻塞患者的增强CT上可见,其原因为替代性静脉引流通路以及椎旁静脉系统的扩张[1]。

椎旁静脉丛通常包绕椎骨,没有静脉瓣,可分为四个部分:硬膜外椎静脉丛(由前部和后部丛组成)、椎外静脉丛、椎基静脉和椎间静脉。它与肾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之间存在广泛的吻合[2]。

目前已知五种侧支静脉通路模式会导致椎体假性强化:

  • 前侧和侧面胸部及胸腹浅表侧支
  • 纵隔侧支,包括食管、气管支气管及膈静脉
  • 奇静脉、半奇静脉及副半奇静脉侧支
  • 椎体和椎旁侧支,包括前后椎旁静脉丛、前后硬膜外静脉丛、椎间静脉和椎基静脉
  • 罕见的侧支,包括门腔和腔肺分流通路[2]。

根据阻塞部位和特征来准确预测静脉侧支引流模式并不总是可行,但如果是奇静脉弓以上的上腔静脉阻塞,最常见累及上胸椎;如果是奇静脉弓以下的阻塞,则更常见累及下胸椎[2]。

据报道,在有静脉阻塞的患者中,这种现象的发生率可高达47%,而在无阻塞患者中仅为5%[3]。

如果将这些征象错误地解读为椎体转移,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操作(如活检),从而增加辐射剂量和相关发病率。

仔细检查椎旁组织可帮助发现增大的静脉丛,若同时存在椎体内对比剂强化,应考虑这种现象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普通放射科医师和肌骨放射亚专业医师而言,识别这一现象至关重要。

在回顾此案例时,我们发现并想强调以下几个学习要点:

  • 在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中,应警惕选择性椎体静脉强化;
  • 如果在增强CT中意外发现椎体内出现高密度区,应对既往检查,尤其是平扫CT进行仔细比对;
  • 如有疑问,可通过MRI或平扫CT来帮助确认正确诊断。

 

已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由于胸部静脉阻塞导致的假性病理性椎体增强
骨梗死
慢性骨髓炎
骨岛
原发性骨肿瘤
硬化性骨转移

最终诊断

由于胸部静脉阻塞所致的椎体伪病理性造影增强

图像分析

增强后CT,骨窗

icon
矢状位显示在 T11 椎体超过一半范围内存在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域,伴有……
icon
轴向视图显示在T11椎体和左椎弓根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强化)区域延伸。

胸腰椎磁共振成像

icon
胸腰椎 MRI 显示在 CT 异常部位无病变。可见陈旧性 T10 椎体骨折。2
icon
胸腰椎 MRI 显示在 CT 异常部位无病灶。可见陈旧性 T10 椎体骨折。2
icon
胸腰椎 MRI 显示在 CT 异常水平无病变。可见陈旧性 T10 椎体骨折。2

磁共振静脉造影重建

icon
先前MR静脉造影的重建图,显示右头臂静脉(黄色箭头)被阻塞,以及……出现严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