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岁男孩因波动性发热、股骨疼痛、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来院就诊。两年来,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因下肢畸形及疑似右股骨颈骨折被转诊至我院。
进行了骨盆和膝关节的普通X线检查。结果显示右股骨干缩短,右股骨两侧及左侧胫骨近端软组织出现钙化。如此广泛的钙化可能与该疾病通常漫长、慢性、亚临床的病程有关。X线显示骶髂关节完整,无任何病理性改变(图1a)。还显示左股骨髁侵蚀,关节间隙保持相对均匀且未见变窄,胫骨和髌骨的髁部未见改变(图1b)。
骨盆CT显示右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伴有明显的骨膜反应,骨折断端不愈合,形成右股骨颈假关节(图2)。
对右股骨进行活检,分离出Brucella melitensis的培养菌株。 血液样本中也检测到了布鲁氏菌抗体。患者被诊断为慢性布鲁氏菌感染。 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科处理:左股骨去扭转型髁上骨切开术,在远端干骺端水平进行缺损修复,同时使用Cellacast石膏支具固定,并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
布鲁菌病是一种特别危险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畜共患感染,由好氧革兰阴性杆菌的Brucella属引起。Brucella melitensis被认为是对人类最具致病性的物种[1]。布鲁菌病的流行地区包括地中海沿岸、中东、亚洲、印度次大陆、非洲
[2,3]。布鲁菌病可影响多种器官和组织: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系统(30-85%),包括关节炎、滑囊炎、骶髂关节炎(可达54%)、脊椎炎(2-50%)、骨髓炎 [4,5,6]。骨髓炎是布鲁菌病极为罕见的并发症,通常累及长管状骨和扁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热、骨痛、局部炎症体征、活动范围受限。X线显示骨质破坏或破坏性空洞,周围有硬化带,骨旁软组织致密。在原发病背景下,可形成病理性骨折 [7, 8]。布鲁菌病骨髓炎的特点包括骨膜反应和软组织钙化。首先,应将布鲁菌病骨髓炎与非特异性骨髓炎进行鉴别,后者通常不具有如此大范围的骨膜反应。最终诊断基于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方法、过敏皮试、病原培养,或通过在外周血/其他生物体液及组织中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来识别病原体[9]。布鲁菌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包括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及延长治疗周期[10]。
对于放射科医生而言,了解疾病病史和临床症状是做出主要的初步正确诊断的关键,这能让临床医生确定下一步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策略。
已经获得患者关于发表的书面知情同意。
布鲁氏菌性骨髓炎
从患者下肢和骨盆的X线及CT影像上可见以下特征:
根据影像学表现以及患儿出现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波状热”)和下肢疼痛等症状,以下是需考虑的潜在诊断:
综合患儿年龄、持续时间较长的临床症状(波状热、骨痛、行走功能障碍)、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病理骨折可能)及病原学筛查提示,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布鲁氏菌性骨髓炎。
若需进一步确认,可结合血清学检测(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培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如有必要,可在骨病灶部位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感染或肿瘤性病变。
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与运动处方(FITT-VP原则):
在康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患儿骨质脆弱,避免强力或高冲击动作;在训练前后应监测患儿体温、疼痛及局部变化,若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方案。
本报告仅作为对患者病情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诊及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治仍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检查,由专科医生及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确定。
布鲁氏菌性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