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包虫囊肿合并骨外累及:棘球蚴病的一例不寻常部位病例

临床病例 07.01.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7岁,男性
作者: Markonis A,Tavernaraki Ag,Stasis A,Stasinopoulou M, Pavlopoylos 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过去 5 个月:左臂出现一个无痛、逐渐增大的肿块。 体格检查:左臂有触痛,肌力中度下降,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肱骨干轴线发生改变并局部扩张,皮质有轻微变薄区域。骨髓呈多囊性表现,肱骨腔及上臂软组织中出现局部钙化。上臂发现一个大的囊性病灶,内部可见部分钙化灶。99mTc-DMP 显像显示左肱骨远端及肘部存在显著的放射性核素聚集,在左肱骨上段 1/3 位置也可见较小的聚集灶。

影像学表现

一名17岁的男性因左上臂无痛、逐渐增大的肿块持续五个月入院。他无发热、寒战、体重减轻或外伤史。体格检查显示压痛和中度肌力减退,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受限。左肱骨的平片显示肱骨骨轴变形、局部骨干膨胀,皮质在部分区域轻度变薄。此外,肱骨干可见多处透亮区域,尤其在骨远端部分。未观察到软组织钙化(图1a,1b)。 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肱骨头小梁骨严重破坏,骨髓呈多囊性改变,骨腔内可见局部钙化。另在肱三头肌内侧头与外侧头之间发现一个大的囊性病变,伴随一些钙化灶(图2a,2b)。 磁共振成像显示肱骨腔内病变呈多房性,同时上臂软组织出现囊性病变。该囊性病变在注射Magnevist后,可见囊壁增强(图4a,4b)。 99mTc-DMP骨扫描显示左肱骨远端和肘部有显著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同时在肱骨近端1/3处可见较小的浓聚灶(图3)。

病情讨论

包虫病(亦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主要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很少累及骨骼,但在温带国家仍然常见。 细粒棘球绦虫累及骨骼是棘球蚴病的一种罕见定位,仅占包虫病病例的0.28-3.1%。此外,肱骨受累极为罕见,据我们所知,文献中仅报道了两例。 我们病例的CT和MRI检查明确了病变范围、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以及术前手术入路的规划。 CT检查精确评估了病变在骨质部分的范围、向软组织的延伸以及肱骨腔内的钙化情况。 MR成像能够显示非常具有提示性的囊性影像,是评估病变范围和骨髓受损程度的首选检查。此外,MR成像在确定手术范围方面也非常有用。 本例患者的体格检查和X线表现均未提示任何确切的诊断。 然而,CT和MRI检查显示了肱骨干以及上臂软组织中的多囊性病变外观,但并未出现包虫病特征性的“睡莲征”等其他特异性征象。 术前识别这一罕见病变显然比较困难,尤其在缺乏急性炎症的所有临床症状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醒读者对这一罕见疾病应保持警惕,以避免进行开放或经皮针吸活检。此外,肱骨或其他长骨的棘球蚴侵染可能模拟肿瘤性病变,易导致误诊。 总之,在术前对肱骨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包虫病,特别是在流行和散发棘球蚴病的地区,因为此病极易被忽视。MRI是评估此类病变、术前规划手术入路以及正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鉴别诊断列表

肱骨包虫囊肿并发骨外侵犯:一例棘球蚴病罕见部位的病例

最终诊断

肱骨棘球蚴囊肿并发骨外侵犯:包虫病罕见部位的一例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左肱骨平片

icon
左肱骨X线片
icon
左肱骨平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99m锝-DMP显像

icon
99mTc-DMP闪烁显像

磁共振检查

icon
磁共振检查
icon
磁共振检查

99mTc-DMP闪烁显像

icon
99m锝-DMP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