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样骨瘤:通过CT和MR成像研究的两例病例

临床病例 17.12.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无内容可翻译)
作者: A. H. Karantanas, C. Triantopoulou, P. Maniatis, I. Siafas, G. Zoi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两位患者抱怨肩胛骨区域长期疼痛。白天疼痛持续不断,夜间未见加重。两位患者的普通 X 光检查结果均正常。

影像学表现

第一位患者是一名惯用右手的体力劳动者,抱怨左肩部位持续2年的疼痛,并无创伤史。其全科医生建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进行物理治疗,但并未见改善。五个月后,该患者因肩关节活动度减小及疼痛逐渐加重而被转诊至骨科医生。最初的临床诊断为撞击综合征。平片检查显示正常。CT显示肩胛骨颈部有溶骨性病变(Fig. 1a)。MR成像在T2加权图像上显示中等信号强度的病灶,并伴有关节内积液(Fig. 1b)。骨显像在血池期显示摄取增高(Fig. 1c)。此后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术后2年来一直无症状。

第二位患者抱怨右肩部位持续4年的疼痛,未伴随明显创伤事件。疼痛在白天持续存在,但夜间并无加重。平片检查显示正常。骨科医生建议进行CT扫描。5mm厚的轴位扫描显示弥漫性骨质硬化(Fig. 2a),而1.5mm骨算法检查则显示一处溶骨性病变,其中有一个中央病灶,并伴有骨膜反应(Fig. 2b)。患者随后接受手术切除,术后13个月来一直无症状。

病情讨论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在放射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病灶,伴或不伴硬化性瘤巢。该病灶与典型的硬化性骨膜反应相关。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夜间加重并可被阿司匹林缓解的钝痛。然而,也有一些病例可能呈现为不典型的、疼痛较轻的滑膜炎。当非典型临床表现与罕见的病变部位同时出现时,诊断可能会被延误数年(1)。本文所述的病例并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切除病灶后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骨样骨瘤。

肩胛骨是骨样骨瘤的罕见生长部位,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不足20例(2-4)。由于结构重叠,普通X线片对识别该病灶帮助有限。骨显像和在感兴趣区域使用骨算法的CT被建议用于诊断骨样骨瘤。MR成像可以提示诊断,但并非首选方法。过去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彻底的手术切除,但由于往往需要切除大量骨骼组织,可能导致血肿、感染和骨折等并发症。CT引导下的经皮热凝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骨样骨瘤治疗方法,包括脊柱病变在内,成功率超过76%(5)。

鉴别诊断列表

肩胛骨骨样骨瘤

最终诊断

肩胛骨骨样骨瘤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 1

icon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 1
icon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1
icon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 1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2

icon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 2
icon
肩胛骨骨样骨瘤:病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