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瘤模拟肿瘤

临床病例 17.12.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0岁,女性
作者: A. H. Karantanas, A. H. Zibis, T. Karachalios, K. Malizos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因轻微跌倒导致左上臂骨折入院。平片和MRI显示在左肱骨近端有一个膨胀性的良性溶骨性病变。保守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因持续疼痛且对止痛药无反应再次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呈侵袭性。骨扫描显示多发病灶。完整的生化检查显示血清钙水平升高(3.46 mmol/l)。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轻微摔倒后左上臂骨折入院。临床检查及其病史均无特殊。普通X线片(图1a)显示左肱骨近端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为进一步检查而请求进行MRI。MRI检查显示在T1加权自旋回波(图1b)和T2加权TSE(图1c)上均可见液-液平面,并伴有出血成分。诊断为良性肿瘤并建议保守治疗。

一个月后,患者因持续性疼痛对止痛药无反应再次入院。普通X线片显示肱骨近端干骺端区出现侵袭性膨胀性溶骨病变(图2)并伴有病理性骨折。轴位CT显示累及皮质和骨髓的溶骨性病变(图3)。在MRI扫描中,脂肪抑制T2加权TSE图像显示肱骨及周围软组织信号强度增高(图4a)。T1加权自旋回波(图4b)和脂肪抑制增强T1加权自旋回波(图4c)显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病变发生了改变,呈现强烈的对比增强并有软组织侵犯。以上表现提示侵袭性病变的可能。骨扫描显示左侧肱骨近端、左侧股骨近端、左侧胫骨及右侧髂骨均有多发病灶。骨盆的轴位CT扫描显示多发累及皮质和骨髓的溶骨性病变(图5),其中有一个病灶侵蚀了外侧皮质骨。完整的生化检查显示血清钙升高(3.46mmol/l)。

病情讨论

最初的放射学诊断(Fig. 1)为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因为该病灶呈膨胀性、界限清晰,并且显示液-液平面伴有出血。一个月后,放射学检查(Figs 2-4)提示病灶具有侵袭性,很可能是与ABC相关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随后进行了开放性活检,完整的组织学检查显示为高级别巨细胞瘤(GCT)。在CT扫描和骨扫描(Fig. 5)发现多发病灶后,考虑为多发性GCT,于是安排对肱骨病灶进行手术。在另一家中心对原始组织学进行复查后,提示需要鉴别诊断实体性ABC与GCT。

术前的生化分析显示血清钙升高,随后进行的PTH测量结果为1057(正常值10-60)。确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切除的甲状旁腺腺瘤重5.3克。血清钙水平下降后,对所有溶骨性病灶的随访X线检查显示逐渐愈合。

在CT和/或MRI上可见液-液平面并伴随出血的最常见病变是原发性或继发性ABC (1,2)。在骨性病灶中出现液-液平面并非某种特定病变的特征性征象 (3)。最近有报告指出液-液平面与棕色瘤之间存在关联 (4)。虽然此前未曾被报道,但在棕色瘤中发现液-液平面也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些肿瘤通常含有出血成分 (4)。

鉴别诊断列表

褐色肿瘤

最终诊断

褐色瘤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左侧肱骨溶骨性病变

icon
左肱骨溶骨性病变
icon
左肱骨溶骨性病变
icon
左肱骨溶骨性病变

在初次就诊一个月后拍摄的放射学片

icon
在初次就诊后一个月所获的X线片

左肱骨CT扫描

icon
左肱骨CT扫描

第二次入院时的磁共振成像

icon
第二次住院时的磁共振成像
icon
第二次住院时的磁共振成像
icon
第二次住院时的磁共振成像

骨盆CT扫描

icon
骨盆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