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表皮囊肿

临床病例 26.05.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5岁,男性
作者: Pilavaki M, Chourmouzi D, Skordalaki A, Boulogianni G, Drevelengas 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左大腿皮下肿物逐渐增大已达4个月。临床检查显示在左大腿前侧皮下存在一个质地柔软、界限清晰、表面光滑的肿块。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左大腿一个缓慢增大的皮下肿块,病程4个月。临床检查在左大腿前表面皮下可触及质地柔软、边界清晰、表面光滑的肿块,局部皮肤轻度隆起,但外观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MRI 在股骨远端显示,在位于肌肉和浅筋膜前方的皮下脂肪层内,有一个界限清楚的卵圆形肿块,直径约4.5cm。

在轴向 T1 加权自旋回波 MR 图像 (TR/TE: 640/17) 上,病变呈低至中等信号强度,周边可见界限不清的无定形高信号区。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轴向 T2 加权图像 (TR/TE: 3000/25) 显示肿块呈高信号,周边有低信号区。在 T1 和 T2 加权图像上均可见部分低信号边缘。注入顺磁性对比剂后,肿块未见强化。

手术时发现该肿块具有薄壁,易于与周围组织分离。组织学检查示表皮样囊肿,含有鳞状细胞与颗粒细胞层,内含蛋白质成分、角蛋白及脂质。

病情讨论

表皮样囊肿是由外胚层细胞残余形成的包涵囊肿,由分层鳞状上皮内衬包围脱落的角蛋白组成。随着内容物逐渐积聚,病变常可增大到相当程度。表皮囊肿通常在第三或第四个十年间被诊断,且略有男性偏好。

虽然这些囊肿可以出现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头颈部、眶周、鼻腔及口腔、颅盖板障层以及颅内中颅窝和后颅窝、及脊柱腔内的腰骶部位 [1-2]。

先天性表皮样囊肿与在胚胎第3至第4周神经管闭合时内陷的外胚层(伴或不伴真皮成分)有关。这解释了大多数囊肿位于正中线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与覆盖的骨和皮肤缺陷相关。它们也可能因创伤性种植而发生,即皮肤组织被迫滞留于皮下组织(例如医源性或穿刺伤)。据估计,45%的椎管内表皮样肿瘤是医源性的。它们可在一次或多次腰椎穿刺以及随后沉积皮肤碎片后出现。

皮肤表皮样囊肿非常常见;通常为小的真皮内或皮下病变,因此很少进行放射学检查。皮肤表皮样囊肿是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之一 [3]。少见情况下,表皮样囊肿可增大至直径大于5厘米 [2]。这类病例可能与软组织肿瘤相混淆。皮肤表皮囊肿发生恶性转化的情况罕见。然而,文献中已有上皮发生肿瘤性转化的报道,这强调了在切除这些病变时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的重要性 [4]。

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表皮囊肿的首选检查。文献报道它们在T1加权像上通常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它们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有时在增强后可见薄薄的环状强化。非典型特征包括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可能由内部致密角蛋白碎屑和胆固醇结晶所致。不少表皮样囊肿在周边存在低信号环,与组织学上的纤维壁相对应。

近期文献关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表皮样囊肿与其他囊性病变中的价值。表皮样囊肿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通常明显低于脑脊液,与受限弥散相一致,提示其为实体病变 [5]。

皮肤表皮样囊肿在MRI上的鉴别诊断包括腱鞘囊肿及带有囊性表现的软组织肿瘤(如黏液样脂肪肉瘤)。腱鞘囊肿为均匀性病变,通常呈多囊性,并与肌腱鞘和关节囊相连。软组织肿瘤在使用顺磁性对比剂后通常会强化,这在本例中强烈提示了诊断。

对于大型或有症状的表皮囊肿,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鉴别诊断列表

皮肤表皮囊肿

最终诊断

皮肤表皮囊肿

证书

(无内容)

图像分析

左侧股骨远端的MRI

icon
左股骨远端的MRI
icon
左股骨远端的MRI检查
icon
左股骨远端的MRI
icon
左股骨远端MRI检查

表皮囊肿的组织学检查

icon
表皮囊肿的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