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7岁的女士因一次简单的跌倒而出现同侧的大转子和小转子骨折。
一位87岁的女士在一次晕厥事件后,因左髋部疼痛来到急诊科。她在家中卧室站起时感到头晕并昏倒。倒地后醒来时,发现由于左髋疼痛而无法负重。她既往有骨质疏松和哮喘病史,但无心脏病史。跌倒前她独居,并无需任何助行器即可行走。 体格检查时,未见肢体缩短或外旋。触诊大转子区域有疼痛。内旋和外旋时无疼痛,但当屈曲到45度时出现不适。左髋关节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显示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部位均有骨折,但股骨颈无骨折(图1和图2)。CT扫描(图3和图4)也证实了上述发现。由于股骨颈未出现骨折,股骨的承重能力并未受到破坏,因此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待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后,无其他并发症便出院回家。
大转子和小转子骨折通常是单独发生的。关于大转子骨折,在不同年龄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首先,在 7-17 岁人群中会出现骺端分离;其次,在成人中可见粉碎性骨折,通常仅累及部分转子 (1)。后者通常是由于大转子受到直接打击所致。孤立性小转子撕脱性骨折有 85% 发生在 20 岁以下人群 (2)。这种损伤通常是骨突撕脱性的,由髂腰肌的强力收缩所致。在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中,这种情况也不常见,被认为是由于小转子小梁结构的稀疏化导致对髂腰肌收缩的抵抗力下降 (2)。非创伤性的小转子撕脱性骨折也可见于骨转移性疾病 (3)。同侧小转子和大转子骨折非常罕见,医学文献中仅有一例报道 (4)。有趣的是,那例骨折发生的情形与我们病例相似:一位 91 岁的老人不慎跌倒,对事件过程没有记忆,后来被护理人员发现倒在家中地板上。不幸的是,这也意味着其损伤机制同样不确定。而在我们的病例中,由于缺少转子间骨折的延伸,股骨头与股骨干之间并不存在不连续,因此病人能够承重。 MRI 已被证明比包括 CT 和同位素骨扫描在内的其他影像学方法更能敏感地诊断隐匿性髋部骨折 (5, 6)。然而,在我们描述的病例中,我们确信并无额外的转子间延伸,因为这种骨折模式会极不稳定,一旦负重便不可避免地出现移位。
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骨折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X光及CT影像,可见在股骨近端大转子及小转子区域存在明显骨折线,且两处骨折均位于同侧(同侧大转子与小转子骨折)。在X光片上,可观察到骨折线走行局限于大转子及小转子处,未见明显累及转子间区域或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连续性破坏。CT重建图像进一步证实了两处骨折部位的分离情况,但并未见明显的移位或碎片严重分离;也未见其他骨性结构有明显的病变信号。
此外,从影像上看,骨质较为疏松,提示患者存在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背景。未见明显软组织大范围肿胀或严重血肿表现,也无明显继发性病变(如转移瘤)破坏的影像学特征。
综合患者高龄、跌倒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证据,目前最可能的诊断为:“同侧(右/左)大转子与小转子孤立骨折”。影像学未提示转子间区明显骨折延伸,也无明显病理性骨折改变,考虑因骨质疏松背景下简单外伤导致。
在确保骨折稳定或完成相应治疗后,需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患者具体诊治和康复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临床医生做出最终决策。
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