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

临床病例 15.12.200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0岁,男性
作者: Nuria Bermejo Espinosa, Hospital de Basurto, Av Montevideo 18, 48013 Bilbao (Vizcaya) España nbermejo@seram.org. Xabier Azores Galeano, Hospital de Cruces, Plaza de Cruces s/n, 48903 Cruces/Barakaldo (Vizcaya) España. Laura Oleaga Zufiría, Hospital de Basurto Av Montevideo 18, 48013 Bilbao (Vizcaya) Españ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0岁的男性,右大腿可触及肿块,过去五个月其大小逐渐增大。

影像学表现

40岁男性因右大腿前内侧可触及、无痛性肿块被转诊至我院,周围无皮肤发红反应。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卵圆形病灶,内部回声结构不均匀并伴有血流增多。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在右大腿的前、内和后肌室出现软组织肿块,浸润到股肌(中间头及内侧头)、内收小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股骨远端干骺端后内侧的皮质骨可见受侵,并累及髓腔。浅股动脉和股静脉以及坐骨神经被肿瘤包围。T2加权像(图1)显示肿块信号强度增高,脂肪抑制T1加权像中可见高信号区域,与出血灶一致(图2)。钆增强影像上,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图3)。这些发现提示为侵袭性软组织肿块。   组织学分析显示在明确的软骨区域旁,有间质的新生性增殖区,由成团的小细胞组成,细胞核呈椭圆形、高度染色,并聚集在一起,同时可见血管裂隙与坏死区域(图4)。

病情讨论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EMC)最早由Lichtenstein和Bernstein于1959年报道为一个独立的病种,描述为一种罕见的、具有明显远处转移倾向的侵袭性软骨肉瘤亚型。该肿瘤通常起源于骨,但约30%的病例发生在骨外部位(1),如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和纵隔(2)。EMC具有双峰年龄分布:头颈部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命的第3rd个十年,而大腿部肿瘤则最常见于生命的第5th个十年(3, 4)。临床症状并不特异,最常见的表现是一个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5)。这种病变病程侵袭性强,常发生转移,通常转移至肺和淋巴结(2, 4, 5)。 EMC主要由大片未分化的间叶组织细胞构成,分化的软骨成分通常只占病灶的一小部分(2, 3)。对疑似EMC的成像评估首先采用常规X线检查,可显示钙化,从而提示疾病诊断,同时也能发现骨的受累(6)。有些报告指出,50%-100%的EMC在常规放射或CT检查中可显示弧形、环状、点状以及高度致密的钙化(3, 4)。MRI是评估EMC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可显示肿瘤的构造及肿块范围(3, 6)。尽管MRI在识别、描绘和分期EMC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准确定性方面仍存在局限;大多数病灶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1加权像上呈与肌肉等信号,静脉注射钆剂增强后表现为明显的异质性强化(6),这与本例患者所见相一致。 同样,部分文献描述的EMC影像学特征与肿瘤内矿化的形式和范围有关,这些矿化可形成两个清晰分界的区域。钙化区在T1及T2加权成像上均呈低信号,而非钙化区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与肌肉等信号,T2加权像上为中等信号。与其他类型的软骨肉瘤相比,EMC在T2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更低的信号强度,这与其更高的细胞密度及更低的含水量有关(2,5)。增强后EMC会出现显著且不均质的强化,这同样与其高度细胞性相关。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影像学外观上诊断EMC,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组织学结果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成像不仅能提供分期的重要信息,还可帮助定位肿瘤活检部位,从而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鉴别诊断列表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

最终诊断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

证书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轴向T2加权图像

icon
轴向 T2 加权图像

冠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图像

icon
冠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图像

注射钆造影剂后冠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图像

icon
钆增强后冠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影像

软组织肿块的组织学样本

icon
软组织肿块的组织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