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右肩疼痛逐渐加重,临床检查显示右肩活动范围严重受限。
一名77岁的女性右肩疼痛。临床检查发现肩关节活动受限。18年前,普通X光片显示肱骨上有一个病灶,被认为是之前患有的乳腺癌转移灶,并开始进行放射治疗。最近的X光片显示右肩畸形,肱骨头形状不规则,并在与干骺端交界处出现边界清晰的假关节。肱骨头其余部分由不规则钙化区域组成,且与关节面不相吻合。锁骨肩峰端、关节盂、肩峰以及肩胛骨外侧部分出现部分骨质溶解。 磁共振成像显示右肩肱骨头呈碎裂状态,软组织钙化和/或纤维化从肩锁关节平面向远侧延伸了12厘米,并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也没有骨髓浸润。右侧胸大肌和肩部肌肉存在明显萎缩性改变(伴脂肪变性)。近端肱骨也有假关节存在,两段骨之间相距2厘米,该空腔内有碎屑和肉芽组织。锁骨肩峰端也出现假关节,并在该空腔内可见软组织钙化和/或纤维化。此外,关节盂与部分残留的右肱骨头之间出现部分关节强直。
Sengupta 和 Prathap(1973)在三例病例中描述了肱骨的类似异常。这些病例为在乳腺癌放射治疗后 7 至 10 年出现骨坏死的女性患者。Kollar 等(1967)报道了一例在乳腺癌放射治疗后 5 年出现肱骨颈侵蚀及肩胛骨骨坏死的病例。放射治疗数年后出现的骨坏死可表现为混合性硬化和溶骨性病变,尽管最初主要是溶骨性病变(Burgener 和 Kormano,1991)。这是指对骨和结缔组织造成的放射性损伤,随着细胞死亡和胶原溶解的加剧,会导致组织缺氧、血管减少和细胞减少。最终的组织损伤取决于剂量(Howland 等,1975;Burgener 和 Kormano,1991)、X 射线束的质量、所涉的具体骨骼、治疗后经过的时间及创伤或感染的叠加因素(Resnick,2002)。放射治疗后的骨变化可以简要地定义为萎缩性变化(Howland 等,1975)。这些变化通常是无症状的。骨折是这种萎缩骨常见的并发症。在 Howland 等(1975)的研究中,有三位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出现近端肱骨骨折,但并无任何明显可识别的创伤,我们的患者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其中一位患者的骨折并未愈合。由于此类骨折通常症状较少,导致骨折片无法得到充分固定,因而常合并假关节(Resnick,2002)。我们的患者也出现了不愈合和萎缩性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报道了一例放射性坏死的病例,其放射学表现类似骨肉瘤,但经 MRI 证实属于良性骨坏死。该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的骨萎缩性改变导致了近端肱骨的功能不全性骨折(无论是否自发)及肱骨头呈碎裂状。由于骨折片固定不足,形成了假关节。此外,关节盂腔与右肱骨头残留部分发生了部分强直。后者是由于未经治疗的后向肩关节脱位和肩关节固定所致。
肱骨头放射性坏死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医学骨科相关文本或确认其格式后再进行翻译。
本例患者为 77 岁女性,主诉右肩疼痛逐渐加重,临床检查提示右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根据提供的 MRI 及 X 光影像,可观察到以下主要特征:
根据影像学所见及患者既往病史(可能存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史),可以考虑以下诊断或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年龄、右肩疼痛和功能障碍、既往很可能存在乳腺癌放射治疗病史,以及影像上萎缩、混合型硬化与溶骨兼备且存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特征,最可能的诊断为:
同时可见关节结构紊乱、部分关节面错位及部分强直,提示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未及时复位导致的继发改变。
针对本例放射性骨坏死并发骨折、假关节及关节活动障碍,治疗与康复策略包括:
本报告仅依据现有影像及提供的病史信息进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需最终诊断及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及综合评估。
肱骨头放射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