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趾甲下外生骨疣:MRI特征

临床病例 21.01.200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5岁,男性
作者: P Kankanalu, F Razzaq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5岁男孩因右小脚趾出现普遍性肿胀就诊,且既往无外伤史。

影像学表现

一名15岁男孩,右小脚趾趾尖在3个月内出现可触及的肿胀,疼痛轻微。肿胀范围广泛,与底层骨骼之间无明确分界,质地坚实,触诊时仅有轻微压痛。覆盖其上的趾甲增厚并呈勺状。未发现其他部位有类似肿胀。影像学检查显示右小脚趾远节趾骨受到侵蚀(图1)。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变包绕末节趾骨的下方及外侧,并进一步向骨的背侧与指甲之间延伸。该病变在T1序列上呈低信号(图2a),在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图2b-d),注射钆剂后无病变内部增强信号。未见能提示病变内钙化的信号空缺。影像学检查证实远节趾骨骨端受到压迫性侵蚀。 随后对病变进行了外科切除,病理组织学评估显示该病变与以软骨样化生为主的甲下外生骨疣一致。

病情讨论

甲下骨赘是一种罕见的骨软骨性良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足趾远端指骨,最常见于拇趾;极少数情况下可见于手部。“exostosis”这一术语并不准确,因为该病变与其下方骨质不连续。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大多数病变发生在第二个十年。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外伤、慢性感染及局部刺激等因素常被认为相关。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软骨组织的初始增生,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它与骨软骨瘤不同,后者属于先天性病变,源自骨干骺端。 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远端指骨或趾骨肿胀,在外伤后常出现一定程度的压痛。病变部位几乎总是位于背内侧。其可能的鉴别诊断包括骨软骨瘤、球瘤、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因钙化程度不同而异。通常该肿物表现为具备松质骨特点,但缺乏明确的骨皮质。在尚未骨化阶段,由于肿瘤的压迫,骨质可被侵蚀。手术切除并搔刮肿物基底是首选治疗方法。如果基底未被完全切除,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复发。

鉴别诊断列表

小趾甲下骨赘

最终诊断

小趾甲下骨赘

证书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X射线

icon
X射线

MRI扫描

icon
核磁共振扫描
icon
核磁共振扫描
icon
磁共振成像扫描
icon
核磁共振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