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男性髂骨内气囊: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临床病例 31.10.200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0岁,男性
作者: Akash Ganguly SpR Radiology Arrowe Park Hospital Wirral, UK Tel: 0151 4885672 Fax: 0151 6041068, Amrita Sinha ST1 Radiology Arrowe Park Hospital, Romita Ganguly F2 A&E Arrowe Park Hospital, Ravi Adapala SpR Radiology Arrowe Park Hospital, Paul Evans Consultant Radiologist Arrowe Park Hospital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报告了一例发生于右髂骨的骨内气囊病例,该患者是一名20岁的年轻男性,因交通事故被送至急诊后偶然发现。据我们所知,这是文献中报道的该病变年龄最小的患者之一。

影像学表现

一名健康的 20 岁男性在一次交通事故后被送至急诊。现场及在急诊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 GCS 评分 15 分)均保持稳定。由于他抱怨右上腹疼痛,进行了腹部 CT 检查,但未发现任何损伤。然而,CT 偶然发现右髂骨近右骶髂关节处出现气体衰减的囊性病灶,凭借其典型外观被诊断为气囊肿。未见与相邻关节或骨边缘相通的迹象。该患者并无背部、骨盆或髋部的不适,也无骨盆或下腹部外表伤痕,对双下肢进行全面的骨科检查亦未见异常。随着症状持续改善,该年轻患者带着简单镇痛用药出院。

病情讨论

关键词:回肠,含气囊 骨内含气囊(Intraosseous pneumatocyst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主要见于回肠、骶骨或椎体1-3。偶尔也有病例报道发生在肱骨4、锁骨5、肩胛骨5、髋臼6和肋骨7。颅面骨的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在其他骨骼出现骨内气体则会引起感染、骨坏死、创伤、术后改变或肿瘤等可能性的考虑。骨内含气囊为含气病变,常位于关节附近,最常见于骶髂关节区域。这些气体成分是氮气,来源于软骨下囊肿的气体变性,或当与邻近关节间隙或椎间隙相通时产生真空现象。然而,这一观点并未被普遍接受1,4。 关于回肠部位骨内含气囊,它们多见于男性,可能与退行性骶髂关节病变、关节内气体相关,也可能与关节间隙相通9。在椎柱退行性病变中,椎间盘间隙出现气体(真空现象)是公认的。有些病例报道了骨内病变与椎间盘间隙1或椎管10相通的情况。另一种可能性是骨内结节囊肿的继发性含气。此类病变可位于关节腔附近,类似于退行性囊肿5。软骨下囊肿可见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CPPD、骨坏死与肿瘤等。但这些病变通常会伴随相关的影像学发现且症状不太可能完全缺失,因此被排除在鉴别诊断之外。 CT可以通过显示囊内气体衰减及硬化缘而明确诊断1,4。在囊内有时可见液平面或软组织成分,但并不代表感染4。在T1及T2加权MR成像上,含气囊会呈现低信号1。其自然病程尚不明确,可能会自行消失,变为液性或被肉芽组织替代7,11。 关于治疗策略,有文献报道一例回肠含气囊在健康患者中引起背痛,经CT引导下局部麻醉穿刺破坏囊肿后疼痛得以缓解12。另一篇报道则建议在影像引导下向囊肿内填充材料作为治疗方式2。然而,多数文献所记载的病灶无症状、偶然发现,不需常规活检或积极处理8。也有随访中发现含气囊增大,但多见于椎体。对于是否需要随访,应根据临床、影像学及常识综合判断。 我们所报告的含气囊出现在一位健康年轻男性身上,他的年龄比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病例(21至50岁)更年轻8。未发现任何骨或关节病变,也无家族早发性关节病史,局部亦无内在或外在损伤迹象。因此我们将其诊断为骨内含气囊。含气囊的确切成因尚无定论,可能与骶髂关节的早期显微退变、骨内结节囊肿的继发性气体变性5或原发性囊性病变等因素相关。 骨内含气囊是良性且相对无害的病变,不需要积极的治疗或干预。其自然病程尚不明确,可能会自行消失、变为液性或被肉芽组织替代。大多数此类病变均在偶然检查时被发现,并可通过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肿瘤或感染相区分。

鉴别诊断列表

右侧髂骨骨内含气囊

最终诊断

右侧髂骨骨内气囊肿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文本。

图像分析

右髂骨内的含气囊肿

icon
右髂骨含气囊肿

右髂骨气囊肿

icon
右髂骨内气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