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5 岁患者因机动车事故后前来复诊,既往有右侧腰部隐痛病史。骨盆 X 线片检查显示在右侧骶骨区域出现一个大的骨性突起。
一名 45 岁患者在一次机动车事故后前来复诊,主诉右侧腰部有不明显的疼痛史。临床检查除右侧腰部深部触痛外并无明显异常。建议进行骨盆 X 线检查(如图所示),结果显示在右骶骨区域存在一个大型骨性突起。该表现与“盆肋”相符,这是一种罕见的正常变异,通常无症状。虽然曾向患者提供手术干预的选择,但由于患者的症状较轻微,他并未接受手术。因此无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脊柱中,已有许多与形成或分节缺陷相关的异常被报道(1, 2)。具有皮质并在脊柱周围软组织中形成的异常非常罕见,在影像上表现为肋骨或指状结构(3)。当这些异常位于骨盆或腹部时,被称为骨盆肋或骨盆指(4, 5, 6)。骨盆肋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其中骨在毗邻正常骨骼的软组织中形成(5)。在普通X线片上,它通常表现为与骨盆相关的肋骨状或指骨状骨骼,具有清晰的骨皮质和骨髓结构,常在基底部呈现典型的假关节(3)。 临床上,颈椎多余肋可能引起神经血管症状或胸廓出口综合征,而骨盆肋通常无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因其他问题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7, 8)。在罕见的情况下,如果骶骨肋引起症状,患者通常在活动同侧髋关节时出现不适和活动度下降,并可能在女性中导致产道受影响(9)。标准X线片和CT扫描能提供最佳的诊断信息。其鉴别诊断包括骨化性肌炎、撕脱性损伤、异位骨化、Fong 氏病和骨软骨瘤。 骨盆指一般可通过其完整的皮质外观以及无创伤史,与创伤后骨化性肌炎及异位骨化在影像上进行区分(4, 10)。骨盆指的CT可证实存在皮质骨(11),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具有帮助(12.)。骨化性肌炎的特征是中心呈放射透亮,周边钙化,并与相邻骨骼清晰分界(11)。骨盆撕脱性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中,好发于青少年(13)。伴随的症状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软组织血肿,与骨碎片相对应(13)。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后形成的新骨或骶结节韧带骨化可与骨盆指类似(5)。Fong 氏病的特征是在髂骨的后部和中部出现双侧髂骨角突起(11)。骨软骨瘤与其下方骨骼相连(5),并可具有软骨样帽(12)。 骨盆指通常是一种无症状的良性病变,常在偶然情况下被发现(3)。在无症状的情况下,无需手术切除(10)。骨盆肋被认为是胎儿-骨盆不称的罕见原因之一,也有文献报道一例由骨盆肋引起的脊柱侧弯和同侧臀肌发育不良(7, 14)。总之,识别并区分骨盆肋与创伤后骨化及撕脱性损伤十分重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每位放射科医师都应了解骨盆肋/骨盆指这一影像学实体,将其视为一种无需采取额外措施的偶然发现。
骨盆肋骨
没有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1. 于骨盆平片(正位)上可见右侧骶骨区域突出一似肋骨或指状的骨性结构,具有清晰的骨皮质和髓质。
2. 骨质形态与骶骨本身分界较明确,未见明显骨折线或急性损伤征象。
3. 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或钙化影提示外伤性肌肉钙化或骨折碎片。
4. 该骨性突起周围软组织尚无明显异常信号,局部关节或骨盆其他结构未见明显形态异常。
基于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的基本病史,可考虑以下几种诊断:
结合影像特征(骨性结构形态完整,皮质与髓质分层清晰,呈类似肋骨或数字形态)以及患者并无明显外伤性骨折征象或软组织损伤史,最可能的诊断为:
先天性盆肋或盆骨指(Pelvic rib / Pelvic digit)。
该病变属先天性良性改变,通常与患者当前主诉(右侧腰 flank 部不适)无直接关联,可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由于盆肋(盆骨指)大多无症状且预后良好,若无明确症状或并发症,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腰部或骨盆区不适,可考虑以下措施:
在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方面,可参考下列循序渐进原则(FITT-VP):
要素 | 建议 |
---|---|
Frequency(频率) | 每周 3~4 次,视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至每周 5 次 |
Intensity(强度) | 初期选择低强度(如步行、平缓拉伸),后根据耐受度逐渐提升强度 |
Time(时间) | 单次 15~20 分钟起步,逐渐延长至 30 分钟或更久 |
Type(方式) | 以安全、可控的有氧运动和腰/髋稳定性训练为主,如椅上拉伸、核心训练、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游泳、椭圆机) |
Volume(总量) |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根据实际运动量和体能均衡增加 10% 左右 |
Progression(进阶) | 在无明显不适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运动强度或增加训练形式,如从简单拉伸过渡到增强核心稳定性的强化训练 |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基于当前影像学及病史资料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临床面诊或专业医生的当面指导。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至医院面诊。
骨盆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