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坐骨神经痛的潜在病因

临床病例 08.01.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8岁,女性
作者: M. Mantatzis, P.Prassopoulos University Hospital of Alexandroupolis, Medical School of Thrac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68岁女性患者因腰部剧烈疼痛并伴有右侧坐骨神经痛,且对治疗无反应,被转诊接受腰椎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核磁共振显示在 L4-L5 节段右侧椎间孔附近有一个界限清晰的硬膜外球形病灶,直径约 1 厘米。该病灶在 T1 加权成像(T1-WI)(图 1a)上呈低信号强度,并在钆剂增强后出现周边强化(图 2);而在 T2 加权成像(T2-WI)上则呈现低信号边缘(图 1b,图 3)。病灶与小关节面相连续,提示可能为滑膜囊肿,压迫到相邻的右侧 L5 神经根。切除囊肿并减压神经根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讨论

椎间小面滑膜囊肿(FSCs)被认为是因退变或不稳定的小面关节滑膜经关节囊缺损向外膨出所形成。这些囊肿最常见于腰椎活动度最大的L4-L5节段。这种占位性病变可能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导致对保守治疗无反应的坐骨神经痛。如果无症状,则可以不予治疗;否则,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另一种选择是在影像引导下进行关节内激素注射,也可能达到治愈效果。 目前,MR成像是诊断FSCs的首选检查,以往常用的检查方法如脊髓造影、CT及CT脊髓造影、关节造影和CT关节造影几乎已被废弃。文献报道,在MRI上,腰椎FSCs内容物的信号强度可呈多样化。FSCs在T1加权图像上通常呈低信号,但也可能因囊肿内蛋白含量高或囊内少量出血降解产物中的顺磁性成分而表现为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囊肿在T2加权图像上与脑脊液相比最常见为轻度高信号。 在MRI上,FSCs与腱鞘囊肿可能外观相似,但后者不与关节腔相通。此外,FSCs在组织学上可见滑膜衬里,而腱鞘囊肿中则无此衬里。然而,当需进行外科减压时,术前无需特意区分这两种病变。FSCs可能会自行消退,囊肿破裂一直被认为是其原因之一。利用FSCs的特定部位和MR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硬膜外实性脊柱肿瘤相区分并做出正确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腰椎小面关节滑膜囊肿

最终诊断

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

证书

(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轴位 T1 加权 (a) 和 T2 加权 (b) 图像

icon
轴位T1加权(a)和T2加权(b)图像
icon
轴位T1加权(a)和T2加权(b)图像

钆增强后轴位 (a) 和矢状位 (b) T1加权成像(脂肪抑制)

icon
钆增强后轴向 (a) 和矢状 (b) T1 加权脂肪抑制扫描
icon
钆增强后轴位 (a) 和矢状位 (b) 脂肪抑制 T1 加权成像

矢状位T2加权像

icon
矢状位T2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