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双侧股骨远端撕脱性皮质不规则变化

临床病例 18.02.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岁,女
作者: Daniel Perry, Specialist registrar, Trauma and orthopaedics. Mark D Baxter, Senior house officer, Trauma and orthopaedics. Richard Hopcroft, Specialist registrar, Trauma and orthopaedics. Colin Bruce, Consultant paediatric orthopaedic surgeon. Nick Barnes, Consultant paediatric radiologist.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岁女童因腿痛被转诊,X光片显示在股骨远端有一个可疑的恶性病变。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揭示了该病变的真实性质。

影像学表现

我们报告了一例3岁女童的病例,她在过去6个月中间断出现右侧股骨远端疼痛。进一步的病史与查体均无明显异常。全科医生安排了骨盆和股骨的常规平片检查。骨盆X线片结果正常,而股骨X线片显示股骨内侧干骺端有溶骨性病变。最初考虑的可能诊断是布鲁迪脓肿,但仍需排除肿瘤性病变。随后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在腓肠肌内侧头附着处的股骨远端内侧存在双侧皮质缺损。

病情讨论

在文献中多次报道了发生在主要肌肉起点处的骨皮质破坏。最准确的术语来描述此类病变是“撕脱性皮质不规则(avulsive cortical irregularity)”(8),然而也有使用干骺端纤维缺损(metaphyseal fibrous defects)、牵拉性病变(tug lesions)以及骨皮质或骨膜纤维瘤样病变(cortical or periosteal desmoids)等术语。此类病变常见于股骨远端的腓肠肌内侧头起点处 (1,2,3,4,6)。其他可能出现此类现象的部位包括股骨远端的大收肌肌腱附着处(4,5)。其典型的放射学表现是在特定部位出现透亮的骨皮质缺损,并伴有邻近硬化(5)。鉴别诊断包括表面型骨肉瘤和非骨化性纤维瘤。人们认为此类病变的起因是插入肌肉的反复牵拉应力,继发微小撕脱所致(6)。它们通常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但可能会偶尔引起疼痛。据报道,其唯一并发症是误诊以及随后进行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干预——甚至导致过度截肢 (7)。一般认为在成年后会自行消退,但也确有年轻成人持续存在不规则改变的病例 (6)。

鉴别诊断列表

股骨撕脱性皮质不规则 / 牵拉损伤。

最终诊断

股骨撕脱性皮质不规则 / 牵拉性病变

证书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前后位X线片显示股骨内侧干骺端病变

icon
正位X线片显示股骨内侧干骺端病变

侧位X线片。AP位X线片中所见的病变现在难以观察。

icon
侧位X线片。在AP片中所见的病变现在很难观察。

轴向CT切面穿过双腿

icon
轴向CT切片通过双腿

双侧股骨冠状面重建

icon
双侧股骨冠状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