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舟月骨损伤

临床病例 15.05.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5岁,男性
作者: Massimiliano Rossi, Alessandro Paolicchi, Marco Rosati, Paolo Parchi, Carlo Bartolozz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临床症状包括腕部疼痛和活动后酸痛。查体结果显示舟月关节处有压痛以及舟状骨移位试验阳性。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症状包括手腕疼痛和活动后酸痛。体格检查显示舟月关节触痛,并且舟骨移位试验呈阳性。
普通正位X线(图1)显示“Terry Thomas征”:舟骨与月骨之间的间隙增宽。
当怀疑月骨或近月骨脱位时,中立位腕关节的正位和侧位X线片可用于诊断。
在正常情况下,侧位片(图2)显示桡骨远端、月骨、头状骨及第三掌骨彼此排列在同一条线上,而在此种特殊情况下,这种排列发生了改变。
MR关节造影(图3)显示造影剂在中间腔室内的注入及分布情况。
MR成像方案包括在冠状面和横断面进行T1加权自旋回波(有或无脂肪抑制),以及在矢状面进行梯度T2加权成像:
所有MRI检查均在1.5T扫描仪上进行,并使用专用腕关节线圈(flex 17×36 cm)。
治疗方法为关节镜手术。

病情讨论

舟月间骨间韧带是主要的稳定结构,而桡-舟-头韧带和舟-大多角韧带是舟月关节的次要稳定结构。
舟月韧带的部分撕裂(SLD 的前动态阶段)以及完全撕裂(动态阶段)都不会导致腕骨错位。然而,如果完全撕裂的韧带伴有外在韧带的损伤,那么舟骨和月骨在静止时就会发生错位(SLD 的静态阶段)。随后,会出现骨关节炎,从桡舟关节间室开始,进展至腕中关节,最终导致腕骨塌陷(SLAC)。
X线检查是首选的初步检查;X线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和患者的年龄。
X线显示舟月角和桡舟角超出正常范围,舟月距离异常,并可见背伸型中介骨段不稳定(DISI)。
在侧位 X 线片上,可以观察到头月角和舟月角:根据 Linscheid 及其同事的定义,正常范围为 30° 至 60°,平均 47°。若角度大于 80°,则应视为舟月分离的明确指标。
体层摄影在评估和治疗腕骨脱位方面并无显著帮助,但可能有助于定位更隐蔽的损伤区域,如腕骨的骨软骨骨折。
MR 关节造影是检测舟月间骨间韧带部分或完全损伤的合适工具。区分不同类型的损伤在治疗方案上具有临床意义。
它能够显示 SLIL 所有部分韧带缺损的精准位置和程度,与腕关节镜检查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对
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潜在意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受伤后的时间、腕骨不稳定的程度以及腕骨是否存在骨关节炎来确定。

鉴别诊断列表

舟月骨病变

最终诊断

舟状骨-月状骨病变

证书

(无内容可翻译)

图像分析

后前位X线片

icon
X线后前位

X线侧位片

icon
X线侧位片

关节核磁共振

icon
关节核磁共振

关节核磁共振

icon
关节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