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2岁的女孩出现左膝外侧的疼痛和肿胀。在膝关节X光检查正常后,她接受了MRI扫描。
一名12岁女孩,左膝外侧肿胀和间断性疼痛已有2年病史。疼痛在体力活动后加重。无创伤、关节卡顿或膝盖打软的病史。检查显示腓骨小头周围有一处2×2厘米的肿胀,伴最小程度的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膝关节无积液。关节活动范围完全,关节稳定。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未见异常。
对其膝关节进行了如下MRI检查:
矢状面 T1W TSE、T2W FFE、PD SPAIR。
冠状面 T1W TSE、T2W FFE、PD SPAIR、T1W TSE SPIR、T1W TSE SPIR + GADOLINIUM。
在外侧半月板内可见异常信号裂隙,向外侧边缘延伸,大小约2×3×2厘米。如图1-4所示,该裂隙延伸至邻近软组织。信号特征与外侧半月板撕裂及外侧囊性液体集合相一致,提示黏液样退变。
半月板由于过度使用导致粘液样变性,并形成一个充满黏多糖的空腔,从而呈现出囊肿的外观。结缔组织在局部机械应力影响下会产生异常反应,此缺陷往往削弱纤维软骨组织的结构,最终促使半月板发生撕裂。囊肿内的物质要么由半月板细胞分泌,要么来自膝关节滑液 [1]。在粘液样变性的理论中,细胞分泌是内在的一部分。
通过膝关节MRI扫描通常可以发现这些囊肿 [2, 3],MRI也有助于确定这些病变的来源和大小 [4]。Tyson等人在62份MRI扫描的研究中报告称,大多数(91%)半月板囊肿直接位于半月板撕裂南侧(其中98%为水平撕裂),撕裂通向囊肿。已有报道指出: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是半月板撕裂延伸至关节囊的一种并发症,其在外侧出现的概率比内侧多3倍 [5, 6]。此种病变最常见于20至40岁的男性人群 [6]。对于识别伴有囊性病变的半月板撕裂,常规自旋回波T1加权、质子密度加权或梯度回波序列是必要的 [7]。儿童极少出现粘液样变性。有文献报告指出,伴有退行性改变的半月板撕裂可能被视为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早期征兆 [8]。对于骨科医生而言,是否存在撕裂是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其手术方法的选择 [9]。如果患者没有症状,则采取保守治疗;若患者有症状,则建议进行关节镜修复。
外侧半月板囊肿的黏液样变性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您想要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请您提供要翻译的文本,我们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准确的中文翻译,并保留原格式。
基于提供的膝关节MRI图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结合患者年龄(12岁)、症状(膝外侧疼痛及肿胀)和MRI表现,可考虑以下诊断:
在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外侧膝关节疼痛、肿胀)、MRI所见(外侧半月板水平或近水平撕裂并囊性病变)以及儿童年龄段相对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出现上述损伤的情况,最可能的最终诊断为:
外侧半月板囊肿并水平撕裂(伴黏液样退变)。
如需进一步明确,可考虑关节镜下探查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撕裂情况并排除其他软组织病变。
针对本病例的治疗和恢复建议如下:
若症状轻微或间歇性,可在短期内采用保守方案,包括减少剧烈活动、佩戴护膝、局部理疗及适度抗炎止痛治疗(如NSAIDs)。但由于患者已有明显疼痛和关节外侧肿胀,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对于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或囊肿体积较大并影响关节功能的情况,建议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或部分切除术。术中可同时处理囊肿,防止再次形成。
康复训练需依据FITT-VP(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进阶Progression)原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循序渐进:
特别提醒:由于半月板损伤易因扭转、过伸屈和强负荷活动而加重,训练中需注重动作规范,避免骤然的高强度下肢活动以防二次损伤。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医学影像和病史资料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患者实际临床情况,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外侧半月板囊肿的黏液样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