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神经鞘瘤

临床病例 05.08.200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8岁,女性
作者: A. Menteş, A. Saraç, M.K. Demi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在右大腿后侧可触及软组织肿块

影像学表现

一名身体健康的 38 岁女性患者在右大腿后部出现一个缓慢生长的肿块。临床检查显示,该肿块可移动,触压时有中度压痛。Tinel 征(通过叩击肿瘤引发的感觉异常)呈阴性。X 线片正常。MRI 扫描显示,在腓总神经分布区纵向走行处存在一个卵圆形肿块。该病灶在 T1 加权图像(Fig 1 a,b)相对于肌肉信号强度相似或略高信号,在 T2 加权图像(Fig 2 a,b)上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且中心可见低信号强度的囊性变区域。静脉注射钆螯合剂后,除中心囊性变区域外,肿块呈弥漫性强化(Fig 3 a,b)。随后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组织学检查,最终诊断为陈旧性神经鞘瘤。

病情讨论

施万瘤和神经纤维瘤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神经鞘施万细胞的良性外周神经鞘瘤[1-3]。也可见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而良、恶性形式都可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1]。大多数施万瘤表现为生长缓慢、无痛的软组织肿块[1]。它们通常是孤立的、有包膜的,并且在触诊时可活动。施万瘤多见于第二至第五个年龄阶段,没有性别倾向[2,3]。在施万瘤中,退变和囊性空洞形成比神经纤维瘤更为常见[1]。“古老型”施万瘤指长期存在的退行性病变,伴有钙化、玻璃样变和囊性空洞形成[1]。这些退变性改变可能会被误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或血管外皮瘤[3]。施万瘤发生恶性变极为罕见。

超声检查可见界限清晰、均匀、低回声的卵圆形肿块,在肿块近端和远端可见正常神经[2,3]。CT显示低密度、边界清晰、不均匀的肿块。MRI是评估施万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靶征”已在52%的良性神经鞘瘤中报道,由T2加权像上周边高信号环和中心低信号区组成[3]。虽然靶征在神经纤维瘤中更常见,但在施万瘤中也可能出现[4]。“分脂征”指在肌间位置神经鞘瘤周围存在一圈脂肪。MRI还可以显示相关的肌萎缩以及与神经的关系[1]。在T1加权像上,施万瘤信号与肌肉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可见明显高信号。普通施万瘤在钆对比剂增强后显示强烈强化[3]。因此,施万瘤通常可与其下的神经纤维分离,手术切除通常可以保留原发神经[1]。

鉴别诊断列表

腓总神经神经鞘瘤

最终诊断

腓总神经神经鞘瘤

证书

抱歉,但我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图1 a,b

icon
图1 a,b
icon
图1 a,b

图2 a、b

icon
图2 a,b
icon
图2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