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报告了一名15岁白人男性,他在踢足球时因过度屈曲导致左膝受伤。六个月后,他又以类似的方式伤及右膝。该组X线片
展示了双侧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及这些损伤的治疗过程。
患者是一名身体健康的15岁在校男生,既往无骨骼损伤或病理病史。第一次就诊是由于左膝疼痛、肿胀并且无法负重,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受伤所致。
据描述为过度屈曲型损伤。检查显示膝关节肿胀,并因疼痛导致活动范围受限。
放射线检查显示左胫骨结节 III 型撕脱骨折。初步处理包括镇痛、长腿背侧石膏固定及抬高患肢。次日,他接受了
切开复位,并使用一枚 55 毫米部分螺纹松质骨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六个月后,他在另一场足球比赛中再次受伤。此
次是被另一位球员自右腿后方撞击,导致过度屈曲。他描述听到“啪”的一声,并无法负重。膝关节肿胀、疼痛且活动范围受限。
放射线检查再次显示右胫骨结节 III 型骨折。除更换了手术医生外,本次的治疗方法与六个月前相同。
每次均为患者施加长腿石膏固定六周,随后逐步允许增加负重。六周后拆除石膏后,转诊至
物理治疗。目前他恢复良好,双膝无并发症。
胫骨结节急性双侧撕脱损伤很少见,不应与Osgood Schlatter病混淆。此种损伤可依次或同时发生。大多数胫骨结节的急性创伤性撕脱发生于男性。当髌腱的牵拉力超过胫骨结节下方的骨骺及其周围骨膜和软骨膜的总强度时,就会发生撕脱。这种损伤可能因为股四头肌对抗固定的胫骨时的剧烈收缩(例如跳跃时),或在股四头肌处于收缩状态时膝关节急性被动屈曲而导致。
共分五种类型的胫骨结节骨折,类型1-3最初由Watson Jones描述,随后Ogden将其修订为5种类型。类型1-3通常发生在较年轻的青少年,类型4-5多见于15至17岁的年龄段。类型1的骨折位于骨化中心远端,骨折片可能向前上方移位。类型2的骨折向近端延伸至胫骨骨骺,骨折片可能呈粉碎状。类型3的骨折延伸至膝关节,将骨折片向前移位,骨折片也可能呈粉碎状。类型4为骨折向胫骨骨骺内延伸。类型5是髌腱及其骨膜从胫骨结节的撕脱。
需要考虑的相关损伤包括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撕裂、胫前肌腱撕脱、半月板损伤或外侧髁平台骨折。治疗方式为闭合复位(类型1和2)或开放复位(类型3-5)并配合6周的管型石膏固定。
并发症包括螺钉突出伴随滑囊炎、筋膜室综合征、关节活动度丧失、再骨折、膝反张畸形以及腿长差异。
双侧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文本。请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后再试。
基于提供的双膝X线片,可见患者双侧胫骨结节部位均出现明显骨折线及碎片,局部可见断裂移位并有内固定(螺钉)复位迹象。
在侧位片上,胫骨结节骨折块向前上方移位,符合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特征。
局部软组织肿胀有限,未见需紧急处置的大面积软组织或关节积液迹象,但仍需考虑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潜在损伤。
左膝、右膝影像对比,均存在相似的骨折形态,提示双侧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为较为少见的双侧性异常。
1.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急性撕脱性骨折):
· 患者为青少年,股四头肌力量强劲,胫骨结节正处于骨骺阶段,外力作用(如急剧的膝关节屈伸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更易导致结节撕脱。
· X线表现为骨折线累及胫骨骨骺或结节处伴有移位,符合本例影像所示。
2. Osgood-Schlatter病:
·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但通常为慢性牵拉性损伤并非急性骨折,可见胫骨结节反复疼痛、肿胀,影像上可出现胫骨结节处增生或小碎骨,但不一定有明显急性骨折线。
· 本例影像中明确可见胫骨结节部位有撕脱性骨折并移位,故更倾向于急性骨折,而非单纯Osgood-Schlatter病。
3. 髌腱撕裂或损伤:
· 若撕裂位置在髌腱本身,可能出现胫骨结节处软组织分离影像学特征。但本例可见骨折块与骨骺分离,符合骨折特征,故髌腱破裂/损伤并非首要考虑。
结合患者青少年年龄、双膝受伤机制(跳跃或急剧屈伸)、影像学发现(明显胫骨结节部位撕脱性骨折、骨块移位、内固定迹象等),最可能的诊断为: 双侧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急性创伤性胫骨结节骨折)。
1. 治疗策略:
· 若骨折移位不明显(通常为Ⅰ型或Ⅱ型),可考虑保守治疗:包括制动、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负重活动;
· 移位明显或影响关节面的骨折(Ⅲ型及以上),常需行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如本病例中所示的螺钉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制动6周,以利骨愈合。
· 需警惕并发症,例如早期可能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后期需防止关节活动度受限、再骨折。
2.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
(1)制动与早期恢复期(术后0~6周)
· 以石膏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适度屈曲或伸直位,遵循医嘱限制负重;
· 期间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髋关节活动,以维持下肢肌力和血液循环;
· 确保监测伤口及内固定情况,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移位或骨折愈合延迟。
(2)功能恢复期(6~12周)
· 逐步去除固定装置后,可以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到主动辅助、再到主动屈伸练习;
· 开始在部分负重下进行步行,配合下肢肌力训练(如直腿抬高、坐姿伸膝等),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 保持每周3~4次练习,每次20~30分钟,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及活动范围。
(3)强化与运动回归期(3个月后)
·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合理增加慢跑、踏车、游泳等低冲击有氧运动;
· 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髂胫束等下肢核心肌群训练,逐步适应跳跃、变向跑等运动,但应在专业监护和评估下进行;
· 维持每周3~5次训练,监测膝关节反应,避免过度疼痛或肿胀。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根据个体恢复进度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并注意影像学和临床复查(包括X线、体格检查等),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若出现剧烈疼痛、活动障碍或新的损伤,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作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的面对面诊断或专业医生的临床意见。具体诊治请咨询骨科专科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双侧胫骨结节撕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