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30 岁女性舞者和一名 44 岁男性出租车司机,因长期的踝关节疼痛,并在触诊时于外踝处腓骨肌腱走行部位出现压痛,被转诊至我科就诊。
一名30岁的女性舞者和一名44岁的男性出租车司机,分别因持续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后区疼痛和肿胀被转诊至我们科进行MRI检查。两位患者既往病史均无特殊,均主诉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踝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其中女性患者为舞者,每天至少练习3-4小时;男性患者每天开车至少9-10小时)。临床检查显示,在远端腓骨后方沿腓骨肌腱走行处触诊时出现压痛。
男性患者的MRI检查显示腓骨短肌腱呈现典型的病理性C形构型(回旋镖征),包绕于腓骨长肌腱的前方,并伴有腓骨肌腱鞘内积液(图1)。同时可见腓骨沟形态不规则。
女性患者的MRI显示腓骨短肌腱在腓骨沟远端发生纵向撕裂并形成两个次级腱束,同时于腓骨肌腱鞘内可见少量积液,并检测到腓骨短肌腹位置偏低(图2)。
腓骨短肌腱劈裂综合征(PBSS)是指在外踝远端顶点附近的腓骨后沟内发生腓骨短肌腱(PB)的纵向撕裂,且常有近端和远端延伸。
PBSS常见于年轻成人,常由自发撕裂或运动相关创伤(足球运动员和芭蕾舞者)引起,但在年长人群中也可因肌腱退变而出现,此时可能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PBSS表现为慢性踝关节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时加重,临床检查可能发现腓骨肌腱解剖位置的水肿,足主动外翻时出现弹响和咔嗒声,腓骨肌腱挤压测试时出现捻发感和疼痛。
腓骨短肌腱在腓骨沟中的位置使其易发生肌腱损伤,因为它受到腓骨、腓骨上支持带以及腓骨长肌腱的压迫(在沿腓骨坚硬的皮质表面弯曲和滑动时)。从MRI上可以看到的其他PBSS相关诱发因素包括异常形状的腓骨沟(呈凸形或平坦而非凹形)或破裂/功能不全的腓骨上支持带,二者都会导致腓骨肌腱从腓骨沟中半脱位。当腓骨沟的外侧缘存在骨性嵴时,会加重机械摩擦。若腓骨短肌腱的肌腹位置过低或存在副腓骨第四肌(解剖变异),则本已狭窄的踝后沟会更加拥挤。当腓骨结节或后滑车隆起肥大时(导致腱鞘炎和撕裂),PBSS的发生可能性也会增加。
在MRI上,撕裂的腓骨短肌腱在多层轴位图像中呈现C形结构(回旋镖征),部分包绕腓骨长肌腱。随着腱完全纵向撕裂,形成内侧和外侧两个“腱束”,而腓骨长肌腱可能插入这两个子腱之间。在T2加权图像上,腓骨短肌腱最初表现为高信号,随后可见肌腱内部的纵向撕裂及裂隙,以及腓骨肌腱鞘内的积液。相关的MRI表现还可包括腓骨肌腱半脱位或脱位、异常形状的踝后沟以及沟缘含骨髓的骨赘。
PBSS主要需要与腓骨肌腱腱鞘炎及一些正常的解剖变异相鉴别,包括:1)存在副腓骨第四肌腱,尤其是在其止点附着于腓骨短肌腱时(从而模拟PB肌腱撕裂),2)偶尔可见腓骨短肌腱在腓骨远端水平的正常变平(未向远端延伸),3)腓骨短肌腱在踝后沟附近可呈轻度正常新月形,4)腓骨短肌腱在小腿远端可呈正常分叉。
PBSS的治疗除了抗炎药、休息与矫形器外,还包括原位吻合、清创和肌腱固定,以及对通过MRI证实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手术矫正。
腓骨短肌分裂综合征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果您方便,请将具体的英文文本提供给我,我将为您进行准确的翻译。
基于所提供的踝关节MRI图像和患者临床信息,可见:
结合患者为30岁女性舞者,长期存在足踝外侧疼痛与MRI上腓骨短肌腱的异常征象,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综合患者年轻舞者身份、慢性足踝外侧疼痛史及MRI所见,可确定最可能的诊断为: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Peroneus Brevis Split Syndrome, PBSS)。 若仍有疑虑,可结合踝关节动态超声检查或通过手术探查最终确认。
对于舞者而言,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及医生指导下安排训练,避免急性或重复性损伤。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若出现明显肿胀、剧烈疼痛或功能退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训练方案。
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不能替代正规医院的面诊、影像阅片和专业医生的意见。患者若有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个性化诊治方案。
腓骨短肌分裂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