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膝关节扭转伤所致的 Segond 骨折和胫骨棘撕脱性骨折。
一名13岁的男性患者在越野摩托车比赛中摔落后,他的腿在摩托车下方被不正常地扭转,导致了上述损伤。
他的膝关节当即出现疼痛、肿胀,且无法负重。临床检查显示膝关节内大量积液,外侧压痛,并且远端无神经血管损伤。普通X线片显示在胫骨平台远侧出现外侧撕脱性骨折,与Segond骨折相符合。有趣的是,X线片还显示出现胫骨棘撕脱,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一致,而Segond骨折几乎可以视为这种损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在正中切口下对胫骨棘撕脱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将胫骨棘复位到正常位置后,使用一枚30×4.5毫米的部分螺纹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后,为保护膝关节,患者以不可负重的方式在带铰链的膝关节支具中进行活动。
Segond骨折是一种近端胫骨的垂直撕脱骨折,发生在胫骨平台远端。它最早由Paul Segond医生于1879年描述,指在Gerdy结节后方、外侧副韧带中段附着处,由胫骨外侧平台撕脱的一小块骨折。此种骨折由强制性内旋和外翻应力所致,会对外侧副韧带造成异常应力。其发病机制与外侧副韧带的前斜束以及髂胫束纤维附着在撕脱骨块上有关。识别Segond骨折相当重要,因为致伤机制的严重程度往往会同时造成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并且在大多数病例中还可能合并半月板损伤或膝关节后外侧角的损害。
在前后位的普通X线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外侧撕脱性的骨折,而胫骨棘撕脱则可以在侧位和前后位片上均能清楚看到。
在儿童中,ACL(前交叉韧带)损伤常以胫骨棘撕脱骨折的形式出现。相比之下,成人则常见Segond骨折而无胫骨棘骨折,这是由于前交叉韧带相对强度较弱所致。
本例清晰展示了在普通X线片(见图1)上外侧副韧带与前交叉韧带损伤之间的联系。
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及检查证实了Segond骨折以及胫骨棘粉碎性骨折的诊断(见图2)。
术前行MR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损伤范围。在本例中,由于计划行切开手术固定胫骨棘撕脱骨折,故未进行MR检查。在麻醉下的检查及直接观察半月板的过程中证实未发现其他软组织损伤。
Segond骨折和胫骨嵴撕脱骨折
(无翻译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X线及CT图像可见:
1. 在胫骨平台外侧(靠近外侧副韧带附着处)存在一处小骨片撕脱,符合Segond骨折的典型表现。该骨折一般位于胫骨近端外侧缘处,紧邻Gerdy结节后方,可见竖直走向的小撕脱碎片。
2. 在胫骨髁间隆起部位(胫骨棘)可见多处碎片,呈粉碎性显示,符合胫骨棘撕脱性骨折的表现;从矢状位和正位片均可观察到此处骨质断裂及移位。
3. 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膝关节对位关系大体尚可,股骨及胫骨其他部分骨皮质大体完整。
4. 软组织影像上未见明显肿胀或异常积液征象(因平片和CT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故无法完全排除韧带或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
结合临床资料提示,本例存在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附着部撕脱骨折,同时伴随胫骨棘撕脱骨折。影像说明了较剧烈的扭转伤及外翻-内旋应力,提示对前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其他关键软组织结构应予以特别关注和评估。
1. Segond骨折(外侧撕脱骨折):
· 典型于膝关节外侧近端胫骨的撕脱性骨折,多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相关。
· 本例X线清晰显示外侧小骨片,符合Segond骨折特征。
2. 胫骨棘撕脱骨折(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
· 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前交叉韧带附着点处的骨骺较软,常表现为胫骨棘撕脱骨折而非韧带本身断裂。
· 本例可见胫骨棘处明显撕脱碎片,符合撕脱性骨折征象。
3. 伴随软组织/韧带损伤(需排除半月板或其他重要韧带撕裂):
· Segond骨折常提示ACL以及外侧副韧带存在应力损伤。
· 临床上需结合MRI或手术探查来确认半月板及韧带状况。
结合患者13岁、扭伤后X线及CT所见,以及文献中Segond骨折与前交叉韧带和胫骨棘撕脱骨折的关联性,可得出:
最可能的诊断为:Segond骨折合并胫骨棘粉碎撕脱骨折。
手术探查确认半月板等软组织未见明显损伤,也符合这类骨折在儿童群体常表现以骨折为主而韧带相对完整的特点。
1. 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由于胫骨棘存在粉碎性撕脱,且关系到前交叉韧带附着点的稳定性,通常需要进行内固定或修复。儿童骨骺尚在生长发育中,需在综合评估后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 韧带和外侧副韧带评估:若术中发现外侧副韧带或软组织明显受损,可进行同期修补或重建。若仅局部撕脱骨折且韧带主体仍附着骨折块,则骨折复位固定后一般可期待韧带功能恢复。
· 围手术期管理:控制疼痛并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根据需要可佩戴支具以维持关节稳定。
2. 康复与运动处方:
(1) 早期(术后0~2周):
· 以支具固定或石膏固定为主,尽量减少负重。
· 可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轻微活动以促进循环。
· 术后应注意患肢抬高,适度冰敷,以缓解疼痛与水肿。
(2) 中期(术后2~6周):
· 在医生许可下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如做被动及主动屈伸练习,避免过度用力。
· 可开始部分承重练习,如双拐辅助下的部分负重行走,确保疼痛可耐受且骨折愈合进展达标。
· 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的轻度抗阻练习,维持肌力与关节稳定性。
(3) 后期(术后6周及以后):
· 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并在康复师指导下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包括坐姿、立位的抗阻练习以及核心肌群训练。
· 逐步开展关节本体感觉和稳定性训练,含平衡板或轻度跳跃动作等,但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 根据骨折愈合和软组织恢复情况,逐步恢复跑动、轻微方向变化,以及相应的体育活动。
(4) FITT-VP原则:
· 频度(Frequency):每周3~4次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可更频繁地进行轻度练习,但每次时间较短。
· 强度(Intensity):以无痛或轻微酸胀为度;依据术后愈合进度逐渐递增阻力和活动范围。
· 时间(Time):每次20~30分钟起步,中后期可逐步延长至40~60分钟。
· 方式(Type):股四头肌收缩、核心强化、平衡协调训练为主,辅助低冲击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椭圆机等)。
· 进阶(Progression):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阶段性增加关节负重、阻力大小、活动幅度及复杂训练模式。
本报告为参考性分析,基于现有临床与影像资料提供建议。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实际病情,由患者的主诊医生和专业医疗团队做最终决策。若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务必及时就医并与专业人士沟通。
Segond骨折和胫骨嵴撕脱骨折